“网络暴力”,游走在道德和法律底线边缘

2008-09-26 11:01:32 作者:网络过客 来源:
分享到:

大河南阳网讯  2006年全国网友自发大规模联合搜索“虐猫事件”主角后,网络惊人的力量一发不可收拾。随后,“铜须门”、“史上最毒后妈”、“很黄很暴力事件”等接踵而至,更让本为了“助弱小、平民愤”而聚集到一起的这股力量,逐渐走向一个“暴力”的极端,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厌恶和唾骂。然而,参与到这股力量中来的网民规模还在逐渐扩大,“网络暴力”不仅在网络上声势浩大,更对现实生活形成冲击。

有关专家指出,“网络暴力”已经开始挑战传统社会的道德和法律底线,亟须运用法律、文化和道德手段给予制止。

恨:“网络力量越来越被滥用”

近年来,“虐猫事件”以及随后的一系列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网络暴力事件,使以“人肉搜索”为代表的网络暴力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日前,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应立法追究“人肉搜索”者的刑事责任。社会学和心理学专家围绕如何规范网络行为,减少网络暴力的发生,就如何定义“网络暴力”行为?谁才是“网络暴力”的最大受害者?“网络暴力”体现了怎样的社会群体心理等一系列的话题展开讨论。

不少专家和网络暴力的反对者认为,在互联网高速发展,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日渐增加的今天,网络暴力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形式也越来越多样。而且,有专家指出“在网络暴力中没有绝对的赢家”,施予者和受者同样都是网络暴力的受害者。网络暴力的施予方在通过发表令人难堪的、带侮辱性的话语,对他人进行欺凌的同时,也会给施予者自身带来同样的心理障碍。

备受争议的,通过众多网友的共同参与来获得某人信息的“人肉搜索”成了网络暴力行为的典型代表之一。不少专家认为,“人肉搜索”被多次发起的一些网络事件中,“人肉搜索”被滥用的情况越来越多。而且,“人肉搜索”处于互联网规范与法律监管的真空地带。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于海认为,越来越多的“人肉搜索”事件正在向私刑的性质发展,带有网络暴力的倾向,迫切需要法律对其进行规范,“人人都可以作道德评价,但是不能人人都来当警察。”

前不久,人民网针对“哪些行为在人们的心目中最容易和网络暴力联系起来”展开了调查。网友的投票显示,在“论坛、聊天室侮辱、谩骂,”、“‘黑客’恶意攻击、骚扰”、“捕风捉影、故弄玄虚、恶意炒作小道消息”、“炒作色情、暴力、怪异等低俗内容吸引网民”等多种网络不文明行为中,网民在论坛和聊天室中对他人的攻击和辱骂最容易令网友联想起网络暴力,在800多名参与调查的网民中,将近25%的人选择了此项。其次,“炒作色情、暴力、怪异等低俗内容吸引网民”和“窥探、传播他人隐私”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位。

爱:“不做亏心事就不怕被人肉”

然而,对于众多专家所认为的规范“人肉搜索”和反对网络暴力,将给互联网带来的种种好处的看法,不少网友却似乎有着不同的意见。

比起专家所提到的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的种种害处,网民更担心的是一旦通过法律来规范人肉搜索行为,广大网民的网络言论自由很可能因此而受到极大的侵害。

但也有部分网友认为,“人肉搜索”算是一种新型的舆论监督,并且对传统舆论监督起了很好的补充作用。“任何人任何事都要接受舆论的监督,人肉搜索就是一种舆论监督,不能说因为人肉搜索曝光了,受不了舆论的谴责而自杀或怎么的就否认舆论的正面作用,不能否认人肉搜索的监督作用。传统的舆论作用已经起不到更好的作用,我们应该提倡人肉搜索,用新舆论方式对社会的阴暗面进行审视,进行纠正!”

对于滥用人肉搜索而产生的一些恶果,大多网友都认为,虽然必须承认的是并非每个发起或参与人肉搜索的人都是怀有好意的,也并非每一次正义的人肉搜索都能最终带来正面的效果,但这些都不足以成为用法律去规范,甚至禁止“人肉搜索”的理由。不少网友表示相对规范和禁止,有关部门更应引导更多的人去“支持正义的人肉”。更有网友认为,就如“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一样,不做亏心事,也同样不怕“人肉”!。“如果不做那些违背常理的事情,你会被搜索么?如果不做那些缺德的事情,你会被搜索么?”有网友如是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