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妇联优势,力促劳动力就地转移,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2008-09-18 17:45:23 作者:张小静  谢瑞欣 来源:
分享到:

发挥妇联优势,力促劳动力就地转移,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关于我市劳动力就地转移与留守儿童的调查与思考

 

邓州网讯  留守儿童是伴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市作为劳务大市,目前,全市外出务工人员已超过40万人,父母同时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总数为8.8万人。如何发挥妇联优势,创造条件减少劳动力外出、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是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同时,针对目前正在崛起的本地经济,近日,市妇联联合劳动、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对我市劳动力就地转移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劳动力就地转移现状

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全市劳动力就地转移7万多人,其中90%为青壮年劳动力,他们选择在家务工,一方面可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解决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问题。同时,调查中还了解到,这些就地转移人员所从事的行业遍及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棉纺、针织、服装、板材加工、建筑、建材、运输、餐饮、商业流通、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其中比较大的企业大多数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办的企业和招商引资企业。调查发现,仅穰东镇服装产业常年可安置就业的劳动力就达3万人左右,年人均收入达1.3万元以上,使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800元,当地农民既得经济实惠,又可照顾家庭。调查还发现,仅都司镇就有由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创办的20台以上的针织企业64家,其中女企业家占50%以上,针织设备5000台,安置剩余劳力6000多人,其中妇女劳力占80%左右,全镇针织加工年创产值1.5亿元,人均年增收3500多元。

二、劳动力就地转移存在的问题

1、劳动力综合素质偏低。我市农村受经济条件所限,大部分劳动力,特别是妇女劳动力为初中文化程度,素质普遍偏低,他们虽然也有创业、就业的愿望,但缺乏相应的技术、技能、科技知识和先进的市场营销及经营管理理念等,这就阻碍了他们创业、就业,导致劳动力就地转移比较困难。

2、就业渠道需进一步拓宽。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基数大,加之农业的科技含量低、农产品深加工薄弱、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有限,导致农村富余劳动力相对较多;而我市工业经济又比较薄弱,有限的就业岗位远远满足不了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需求,这就需要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3、经济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强力实施“六大工程”(工业振兴工程、农民增收工程、城乡一体建设工程、劳动技能培训工程、社会保障工程、生态邓州建设工程)和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制定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政府2号令《关于创优企业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文件,采取发放“邓州绿卡”、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企业“安静日”制度、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成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等措施,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但是,仍存在着政策落实不太到位、服务质量不够高、一些职能部门和执法执纪部门乱检查乱收费等问题,这就从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市经济的发展,从而影响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三、几点思考和建议

1、加强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是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关键。各级妇联一方面要鼓励引导妇女树立学习意识,增强她们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新观念。同时,通过定期举办报告会、表彰会,让致富带头人现身说法,激发她们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另一方面,要协助政府及相关部门强力推进农村劳动力“阳光培训工程”的实施,并依托各类教育培训资源,为农村妇女教育培训搭建平台。要重点抓好农村妇女文化和实用技术培训以及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和劳动就业技能。要结合“巾帼科技星火工程”和“农家新生活流动大课堂”,以市、乡巾帼科技培训基地和农函校、农广校为阵地,依托市科协、科技局、农业局、劳动局等部门,为妇女传递市场信息,提供技术服务,进行技能培训,传授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理念,使她们掌握12门技能,并增强其进入市场的本领,使妇女尽快实现创业、就业,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

2、拓宽就业渠道,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是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根本途径。各级妇联一是要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业振兴工程”,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并发挥妇联优势,鼓励外出务工妇女返乡创业,发展适合妇女从业的手工编织、刺绣等来料加工项目,有计划地组织妇女参与发展手工业;二是要协助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拓宽农村各类非农产业特别是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领域,如商业、饮食业、流通业、生产服务、居民和社区服务等,为妇女提供更多的经营门路和就业机会;三是要围绕市委、市政府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培育适合妇女发展的种、养、加等特色产业;四是要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引导妇女围绕生态农业,发展优质、高效的绿色产业,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农户从事农副产品深加工,瓜果蔬菜加工包装等行业经营,增加农业的经济效益,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五是要引导妇女围绕庭院做文章,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六是要着力培育一批以妇女为主的龙头企业、科技示范基地、妇女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发挥其产业集聚、示范引导、营销服务、风险共担等功能,切实提高农村妇女的组织化程度,从而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

3、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落实优惠政策,是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根本保证。当前,市委、市政府为我市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主要是存在政策落实问题。各级妇联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协助政府及相关部门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并充分发挥优势,通过多种渠道,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重视支持妇女创业,为妇女创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要结合工作实际和正在开展的“巾帼科技星火工程”、“巾帼信用致富工程”,为妇女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服务,为妇女创业解决实际困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