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网讯 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在邓州市穰东镇霍庄村铁路桥的涵洞下,人们总会看到一个老汉拿着扫帚铁锹,认真清理着路上的碎砖、石子、泥沙。这个老汉就是该镇机械厂的退休职工陈大志。30多年来,这是他每天早上必做的“功课”。
今年87岁的陈大志从铁路桥修好的那一天开始,就自觉担负起涵洞下这段路面的维护任务。这条路曾是该镇连接镇平和新野两县的要道,上个世纪70年代初,焦枝铁路横穿这里,因此在这里建了一座不起眼的铁路桥。30多年过去了,因为保护得好,这条路如今仍平坦、结实,每日自行车、摩托车、农用车、小型客车来往穿梭着。
说起修路,还得从这座铁路桥说起。铁路桥修起来后,很多拉石子、砖头的车因为堆得过高,在过涵洞时总要被“刮”下来一些。骑车、骑摩托的人路过这里没少摔跟头。尤其是到下雨天,雨水和着泥沙,路面泥泞得无处下脚。
最让陈大志难忘的是,有一次,他亲眼看见一个妇女骑自行车带着孩子被路上的碎砖石绊倒,孩子流了一脸血,哇哇直哭。从那天起,陈大志就下定决心,义务维护这条路。
当时陈大志还没有退休,每天早上,他总是早早起床,先把路上的砖块、石头捡净,再用大扫帚扫,忙完这些后才去上班。为了防止桥下积水,他还在路两边挖了两条引水沟。雨雪天气过后,他总是及时带着工具,清积水除雪。1981年陈大志从单位退休后,更是一心扑在了这条路上。
退休后,除了每天必做的早晚两次清扫外,闲来无事,陈大志总是在这条路附近转悠,随手拔掉长到路上的野草,捡起地上的石子砖块。30多年来,陈大志用坏了近百把扫帚,几十把铁锹,全是自己掏腰包。
10年前的一个雪天过后,77岁的陈大志在涵洞下扫雪时不小心摔倒,左臂骨折。家里人劝他好好歇歇,他却急着说:“这路两天不扫就走不成,我不干怎么行。”胳膊稍微能动后,他又扛着扫帚出去了。
因为原单位效益不好,陈大志退休后没有领过一分退休金,而他又是非农业户口,村里也没有给他分地,多年来,生活全靠子女们照顾。陈大志笑着告诉记者:“儿子媳妇们对我很好,儿媳妇隔三岔五就给我钱,叫我缺啥上街去买,修路买的工具也全是儿媳妇给钱买的。”
看到记者采访,附近的群众纷纷围上来。“他年轻时就好做好事,以前村里的树都是他义务修剪的”,“这老头啊,我起早上街时差不多回回都看见他在这儿干活”,“这路啊,要不是有他怕是早都走不成了”……
陈大志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我啥也不图,只要看着大伙能顺顺当当地从这儿过,我心里就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