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名90后农村姑娘,然而她痴迷于微公益。她是一个普通人,更是一个追梦人。她坚信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这位怀揣梦想的姑娘,在微公益的道路上,心中坚守信条,依然始终如一,踏着雷锋的足迹,带着她的爱心团队用微公益圆梦微心愿,用自己的大爱谱写了一曲青春之歌。
她就是市微公益村村通志愿团的发起和组织者——杨哲。
人间四月芳菲尽。4月20日,记者在刘集镇钱集村采访了这位默默无闻,不愿张扬,文质秀丽的农村姑娘杨哲。
1993年出生的杨哲不是把大把的钱都用在穿衣打扮上,而是把钱用在爱心奉献上。她不仅是市区一家爱心粥屋的志愿者,而且还在刘集等4个乡镇办起了微公益慈善平台。当问起为什么要创办微公益慈善平台时,杨哲说:“通过平台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微公益活动中,为众多的爱心人士提供一个表达爱心的平台。”虽然捐款都是一元二元,不是大企业家、大慈善家那种动辄几百万的捐款,但爱心没有大小之分,对于这些受助者来说,当微心愿被认领的那一刻,他们的心中也就播撒了感恩的种子。
杨哲告诉记者,自市微公益村村通志愿团成立后,共接收志愿者捐赠7252人次,救助孤儿、弃婴23人、意外事故和大病救助12人,发放救助金14692元。
融入爱心粥 无私去奉献
2016年12月25日,杨哲到市区一家爱心粥屋做志愿者。她发现在那里吃饭的多数为环卫工人、也有一些孤寡老人,甚至流浪人。她也发现,在众多志愿者中不仅有年岁大的阿姨,而且有五至六岁的小学生。这些志愿者无私奉献,有的从早忙到晚,有的无偿捐献面粉、大米等。杨哲被这些爱心所感染,从此,她融入了爱心粥屋这个大家庭,并为其捐款捐物。她经常和爱心粥志愿团成员一道去看望慰问困难家庭,救助特别贫困的家庭,为他们送去食用油、米、衣服、被子等生活必需品。她还到敬老院为老人们洗头理发,对大病患者进行救助。
创办微公益 凝聚爱力量
在爱心粥屋做志愿者一年多,杨哲切身感受到在社会主义这个大家庭里,爱心人士越来越多。只要一家有难,他们身边的好人就会伸出援助之手,为这些贫困家庭点亮希望之光。这时她在想:假如同村一个村民家里发生重大事故或疾病,让全村人一人捐一元来帮助他们救急,那这个村的村民都会自愿踊跃捐出一元钱。如果每个乡镇、行政村把身边有爱心的人组建一个日行一善爱心红包群,大家每天往里面捐一元钱。这一元钱不算什么,而对于一个流浪人、环卫工人,却可以买到两个馒头,甚至能解决他们的温饱。再说了,一元一元积少成多,它至少可以去帮助本村最需要帮助的人和家庭。
倡导做善事 互帮又互助
2018年1月,杨哲在网上发出创办微公益的倡议得到大家响应,1月9日,杨哲经过深思熟虑发起成立市微公益村村通志愿团。刘集镇、龙堰乡、九龙镇、陶营镇先后建起微公益平台。通过同乡同村爱心人士日行一善,筹集资金全部用于本镇本村孤儿、特困群众紧急救助。陶营镇肾衰竭病人文军在患病后,微公益平台及时送去善款504元。龙堰乡胃癌患者李改云在病床前收到微公益平台送去的520元善款。“创建微公益的目的是倡导全民做善、互帮互助,而不是为了募集多少善款搞攀比捐款,平台里的每一分捐款都是一天一元捐赠而来,我们把每一分善款都用在‘刀刃’上,救急不救穷。”杨哲说。
小小微公益 圆梦微心愿
对各乡镇微公益平台收到的善款,杨哲统筹使用,主要救助孤儿弃婴等,进行长期微助。小小微公益,点亮微心愿。刘集镇西阮营村孤儿李士博、李顺小兄弟俩父亲病故,母亲出走,俩弟兄与爷奶相依为命。在政府救助的同时,微公益平台每年拿出2400元进行救助。仅刘集镇就救助孤儿5名。裴营乡寇营村儿童寇铭佑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公益平台260人,为其捐款301元。至目前,杨哲的微公益平台已救助孤儿、弃婴23名。杨哲和她的志愿者用微小的爱心,去帮助孤儿、弃婴去完成一个个小小的心愿。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杨哲创办的微公益平台受到众人的一直褒奖和赞扬。2017年,杨哲被市总工会授予市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