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先光近照
一件朴实的条纹衬衫、一双沾满灰土的平板鞋、一双浑厚的手掌,眼前的这位朴实农民“艺术家”靠着自己的努力,闯出了一道属于自己的致富路。近日,记者在九龙镇的冬桃种植基地百果园里,见到了刚刚获得南阳市劳动模范的邓州百果园果树种植合作社经理赵先光。
瓜果飘香
闯出致富门路
劳动,平凡里蕴藏伟大,艰辛中成就幸福。2016年,在我市九龙镇同心号村,从外地回来创业的赵先光承包土地500余亩种植生态有机冬桃。“刚开始,每到桃树生长的关键节点,要从山东邀请技术人员上门指导。”赵先光说,春天除草、授粉,夏天上肥、套袋,秋天整枝、除虫,在种植过程中还要对水分、温度进行严格控制,每一道程序都不能疏忽。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他对冬桃的习性从一无所知到慢慢熟悉起来,成了一个专业的“农艺师”。经过几年的细心种植,果树开始挂果,冬桃品优价好,已经走出邓州打出名气,最远走到了三亚。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的富”在赵先光心里,这句话的分量很重,看着自己的冬桃这么受欢迎,赵先光开始带领家乡父老共同致富,打造产业规模效应。他希望带动更多的家乡百姓走上种植冬桃的共同致富之路。百果园树合作社的建立带动了本地农民入园劳动,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在当地镇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制定出打造丹江桃李之乡的产业目标,指导附近农户发展林果业一百多亩,带动了当地群众发家致富。 今年年初,赵先光还成功筹办了九龙镇第一届桃花节,打通旅游产业链条,塑造品牌效应。如今的种植基地,树木整齐,枝叶茂盛,硕果累累,鸟语花香,有力地改善了本地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成为当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对于冬桃产业未来发展,赵先光介绍道:“当前已经刚刚建好了100吨的存储冷库,下一步,将发展林下经济,开展观光旅游、农家乐等项目,让更多百姓通过冬桃种植走上富裕路。”
产业帮扶
带乡邻奔小康
在我市脱贫攻坚冲锋号吹响后,赵先光积极响应号召,建立了九龙镇产业扶贫基地,吸纳贫困户加入,并与全镇119户贫困家庭合作到户增收扶贫项目,每户每年增收1600元。同时与本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签订入园就业用工协议,并和同心号村19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象,帮助和带动贫困户依靠苦干实干脱贫致富,使贫困户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帮扶,对脱贫有了很大的信心。 如今,在脱贫攻坚一线,赵先光已成为该镇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并被同心号村支两委授予帮助贫困户示范企业,被市政协评为政协委员参与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劳动的价值在于创造,为社会也为自己,赵先光完美诠释了这一真理。 赵先光不仅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更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作为邓州市邓商创业协会的秘书长,带领会员积极捐款捐物,帮扶困难,奉献爱心,使劳模精神不断得到激发与传承。
一双巧手
“剪”出精彩人生
在回乡创业之前,赵先光在陕西西安的名字真可谓响当当。剪纸艺术本是“陕西特产”,他引领了剪纸艺术的发展,并逐步走向辉煌。他的剪纸风景立体感强,韵味十足,形象逼真,人物性格突出,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被许多剪纸名家所推崇。赵先光的剪纸作品《关公造像》《陕西十大怪》《秦腔脸谱》等多次在全国剪纸艺术大赛中荣获金奖,赵先光也逐渐在全国剪纸艺术界崭露头角,先后被选为中国龙源剪纸社社长、陕西省剪纸学会会长,并被文化部传统艺术委员会等单位授予“新中国剪纸艺术家”等荣誉称号。他的作品《鸡年大吉》《吉庆有余——福禄寿》等系列作品被陕西省制成邮票和明信片图案,连续15年被世界图书出版社定向为农历设计封面生肖剪纸。多幅剪纸被华夏剪纸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孔雀馆、韩国艺术馆、中国剪纸博物馆收藏。 赵先光在农闲间隙,还继续从事剪纸作品创作,是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问及为什么要回乡创业,赵先光告诉记者,从小生长在农村,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他其实一直在寻觅另一条创业之路。于是,就在公司发展最为迅速的时候,他做出了一个让周围人都惊讶的决定,放弃发展势头良好的艺术生涯,回家乡创办冬桃种植。 从剪纸艺术家到致富能人。在奔向小康的路上,赵先光与当地村民们,乐此不疲地悉心照料着他们的果园,用勤劳的双手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脱贫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