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黑脸庞的汉子,说话干脆利落,做事雷厉风行。这是5月28日,记者见到余焕营的第一印象。随着采访的一步步深入,这个“硬汉”勇于担当作为的背后,不乏温情和暖心的故事,让记者不禁肃然起敬。
余焕营1967年出生于裴营乡房营村。1986年,19岁的余焕营离开家乡,参军到原沈阳军区某部。他不忘亲人的嘱咐,刻苦训练军事素质,勤奋学习爆破专业技术,入伍4年来多次获得部、师级嘉奖。
“参军的经历不仅练就了我过硬的身体素质,还培养了我坚强、担当、律己的性格。”余焕营回忆军队生活,感慨良多。令他最不能忘记的是他写下“血书”请战的情景。
为打赢老山战役,1988年余焕营所在的部队需要挑选军事素质过硬、能吃苦、肯担当的士兵参加老山前线战役。余焕营了解战争的残酷,但他毅然针刺指尖,第一个写下请战“血书”:我志愿保家卫国,参加边防守护!铮铮誓言,书写出热血男儿的报国之志。
后来因为边境形势好转,余焕营没能上战场。这成了他参军生涯最大的遗憾。1988年,因为表现突出,素质优秀,余焕营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0年3月,余焕营复原回到家乡。1996年他加入房营村委班子队伍,一干就是20多年。“直到今天,余焕营军人作风没有丢,在工作中服从性强,遇到困难和问题,他总是毫不犹豫地去执行,从不拖泥带水。”裴营乡包村干部张阿茜说。
原任房营村党支部书记杨显成说:“余焕营跟着我干了18年,从一个年轻小伙子成长为一个有作为的村干部,是他的军人作风成就了他。他对百姓服务态度好,一心一意为村里办实事,大家都很认可他。”
2003年,房营村小学校舍年久失修,破旧不堪。余焕营积极向上级汇报,经过多次奔走,先后争取到上级资金支持330余万元,新建了教学楼、学生宿舍等教学基础设施。
随着各类教学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师资力量不断壮大,该校成为当地一带生源较多的名校,越来越多的孩子在这里快乐的学习生活。
近年来,余焕营和村党支部班子成员一起先后为房营村争取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新修道路20000余米,修建文化广场和游园3处共10000平方米。2017年,房营村获“邓州市文明村”称号。
“我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看着焕营自小长大,他为俺村做出了很多实事儿,我们打心眼里赞成他。”房营村杨井组70多岁的房殿军老人说道,“我们村的面貌变化大,焕营的功劳可不小。”
在余焕营铁骨铮铮的军人作风背后,鲜为人知的柔情善意让人内心温暖。
2012年6月,房营村17岁的王展和妹妹因家庭遭遇灾难成为孤儿。当时王展即将升入高三,妹妹正上小学二年级。面对困境,姊妹俩孤苦无助。余焕营立即召集大家进行爱心捐助,并亲自将4000余元现金送到王展的班主任手里,确保王展顺利完成高中学业。
记者电话连线已参加工作的王展进行采访,王展告诉记者:“多亏了余书记和家乡亲人们的帮助,当时送去的爱心款可以说是雪中送炭。”谈起当时的情景,王展十分感念,“没有家乡亲人们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
2017年,贫困户陈家文的儿媳妇被烧伤,余焕营发动大家捐款14800元,送到陈家文家里。
为了更好地帮助村民,余焕营在房营村党员干部和群众间,建有一个“爱心”微信群,谁家有困难,只要在群里发布信息,大家就会自发的“发红包”捐款。截至目前,微信群已累计捐献“爱心款”2万余元。
如今,余焕营每天奔波在房营村的田间地头,不停地忙碌着。
“他就是村部里的人,这个家是他的旅店。”余焕营的妻子贾小冬告诉记者,“我看着他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既心疼他,也理解他。”
“能够为乡亲们做一点事儿,我很高兴。我要做一个退伍不褪色的‘老兵’,带领乡亲们奔向致富路。”余焕营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