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邓工作照
近日,团市委公布了2019年“向上向善好青年”名单,市政公司项目部副主任杨邓作为孝老爱亲的代表脱颖而出。
杨邓,出生于1990年,2012年毕业于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6月10日,记者在市政公司见到从工地赶回来的他,中等个头,皮肤黝黑,自然卷曲的头发肆意在头顶盘缠着;由于常年扎根施工一线,虽然只有29岁,却有一股超乎年龄的成熟和稳重。
杨邓告诉记者,2012年,父亲出车祸,导致右腿股骨头坏死,失去了劳动能力。“那时我才毕业,工作还没有着落,天天闷闷不乐。母亲宽慰我,天塌下来有她顶着,没事,妈妈相信你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在母亲的鼓励和支持下,2013年11月,杨邓顺利考到市政公司,成为项目部的一名员工。“与其说是工作,不如说是学习。我在大学学的是理论知识,对于实际操作,脑海里还是一片空白。”杨邓说。面对工作中的疑惑,他时常请教项目部的同事,在热心同事的帮助下,他很快融入了工作。
说起杨邓,公司同事无不夸赞、佩服。“杨邓孝老爱亲、谦虚实在、吃苦耐劳、责任心强,做事干净利落,不拖延。经手的每一个项目,他都能圆满地完成。”杨邓同事肖盈说。
“父亲失去劳动能力后,母亲包揽了家里的大事、小事,成了家里名副其实的顶梁柱。”杨邓说,一家人在一起,生活虽不太富裕,却也幸福、快乐。
然而天不遂人意。“2016年6月,母亲感觉身体不适,我带她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让我不知所措,癌症晚期。母亲才50多岁啊!这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好比晴天霹雳。”杨邓说着,眼里噙满泪水,我感觉家里的天都要塌下来。
在得知河南省肿瘤医院擅长治疗癌症后,杨邓决定带母亲去治疗。经过医院的进一步检查,母亲的病最终确诊为食道癌。主治医生介绍,这种癌症比较严重,很多人熬不过二年。
为了帮助母亲树立治疗的信心,杨邓对母亲隐瞒了检查结果的真实性。母亲也怀疑过自己的病情,他都是很肯定地告诉她不是癌症。
在刚开始化疗时,母亲每晚撕心裂肺的呕吐,只能休息2个多小时。她很累,情绪极度不稳定。杨邓担心她有什么意外,便整日整夜的照看着,不敢让她离开自己的视线。看着母亲因为疼痛而痛哭的样子,他只能强忍着眼角的泪水,一遍遍安慰母亲。待母亲情绪稍微平稳些时,他便躲在楼梯的角落里悄悄抹掉自己眼里的泪水。
“从开始生病那一刻,我们经常去医院,弟弟每次总是陪着。从家到医院再到工地,弟弟不厌其烦地跑来跑去。再加上弟弟的孩子还小,真是辛苦他了。”回忆起弟弟照顾母亲的点点滴滴,杨邓大姐杨红菊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出来。在母亲不能下床的时候,弟弟一勺一勺地喂饭。母亲大小便不能自理的时候,弟弟时刻陪在身边,抱她下来进行大小便。
纸始终是包不住火的。2018年1月,母亲在医院住院期间,无意中得知自己的病情,这让她的情绪跌落到低谷。母亲告诉杨邓,要放弃治疗,花了那么多钱,不一定能治好。他便不断地对母亲做思想工作,让她安心地配合医生治疗。
3年来,杨邓四处筹钱,亲戚朋友全部借遍,母亲治病一共花费20多万元。期间有人劝他放弃,他坚定地说:“我为自己母亲看病而欠债不丢人,请大家放心,我会慢慢地还清每一家的账。”
2018年8月,市政公司领导、同事了解到杨邓家情况后,自发为其母亲捐款。公司领导安排杨邓父亲在公司后勤部门打杂,每月有2000余元的收入;同时,为方便杨邓照顾母亲,公司专一在后院腾空了一间房供其母亲住宿。
“杨邓做得很好,但个人能力有限。公司在得知他家的情况后,积极与他沟通交流,力所能及地帮助他。杨邓作为孝老爱亲的典型代表,值得公司所有员工学习。”市政公司党支部书记郑海丽说。
2019年春节前,杨邓母亲在郑州住院期间,突然昏倒;抢救过来后,便不能自己下床走动。杨邓对母亲的关心更是无微不至,在吃穿上细心照料;夜里搀扶母亲去卫生间;太阳好了,把母亲搀扶出来晒太阳。
出院后,母亲每天只能在床上躺着,有时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杨邓下班回去,便先到母亲床前陪她说说话。他每天早晚都会按时给母亲擦脸洗脚;每天晚上起来4到5次看看她,给她翻身子;每次做饭都会给她盛点面汤,劝导她慢慢喝点。等母亲吃完后,他再去吃饭,常常饭已经不热了。
“‘子欲孝而亲不待’的警言我常记心中。我想把全部的爱都投入到关爱母亲身上,牢牢抓住母亲的生命不放手。”杨邓说着,终于忍不住哭出了声,然而,母亲还是在4月5日离我们而去了。在梦中,我想再为她擦一次脸、洗一次脚,听她再唠叨一回。
采访结束,记者问起杨邓,天热了,头发那么长为什么没有剪。他告诉记者,民间有“服丧百日不剃头”的说法,就让我为母亲再尽最后一次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