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尖刀兵”——记市十佳勤廉干部、市检察院驻九龙镇姚营村第一书记张学佩

2019-09-24 10:34:25 作者:郑 雪 来源:邓州网
分享到: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他用脚步丈量九龙镇的山山水水,一年300多天奔走在扶贫路上、穿梭在田间地头、奋战在攻坚一线,用行动践行着检察人的使命和担当,他就是张学佩。

2014年,张学佩从部队转业到市检察院,2015年9月到九龙镇王冲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17年10月被派往该镇姚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由于驻村工作成效较明显,他先后被表彰为南阳市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第五届道德模范提名奖、优秀扶贫干部、优秀驻村第一书记;所在单位——市人民检察院也被省委组织部、省农办等单位联合表彰为全省“第一书记”选派工作先进单位。

抓好队伍打造排头兵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当兵出身的我深知建强组织的重要性,党组织领导班子是一个队伍的排头兵,村里要发展好,领导干部必须转变思想,带头谋发展,来到王冲村后,我首先从村两委班子抓起,加强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张学佩说。

刚到王冲村时,村民对这个年轻的第一书记有疑虑:“弱不禁风的城里娃,到贫穷的村子里,能不能住得下、吃得苦?”该村党支部书记姚永进道出老百姓的心里话。

当兵出身的张学佩,哪能轻言放弃。他把家安在村委会旁边一间闲置的小房间里,每天夜深人静,与他相伴的就只有门前的黄狗和门外一眼望不到边的庄稼地。

白天忙走村入户,晚上他就打开台灯工作到深夜。他认真研读各级关于精准扶贫的政策和文件。如何让这些精神及政策通过党员干部传播下去,成为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动力,是摆在张学佩面前的一个难题。

利用两周时间,张学佩走访了王冲村36名党员干部12名老党员,看望了2名卧床不起的老党员,为一名80余岁下肢瘫痪、儿女不在身边的老党员理发洗头,清理他的个人卫生,与他们谈心交心,征求意见,寻找突破口。

“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经过走访,我发现不是党员们不愿意学,而是村里组织的教育活动形式单一、枯燥无味,找到问题症结所在,我便有了底气。”张学佩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1月7日,张学佩的第一次农村党课开讲了。没想到村里的党员都来了,就连曾参加抗美援朝80余岁的老人也在儿子的护送下前来听课。

会后,几名老党员围着他说:“张书记,这样的学习活动搞得好,一下子找到了当年的感觉。”

“干部带了头,群众有奔头。”村民孙本定掏心窝子地说,张书记早出晚归,经常忙到下午2点才吃午饭。老百姓看到他这决心,积极性高涨,干劲更足了。

同时,他还组织建立了《党员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等,每月定期开展学习活动,学习全市先进党员事迹、群众带头人事迹和致富项目等,每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由“我讲”变成“大家谈”,学习场所也由室内变成了室外活动。通过学习和制度建设,凝聚了村“两委”班子,转变了党员的思想观念,大大提高了党员的自身素质,加深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联系。

“路不修好我就不回家”

“我现在姚营村渔网加工厂上班,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这多亏了小张书记,要不是他帮忙联络,我还在为生活发愁。”贫困户王家胶说。

为了打好脱贫攻坚战,驻村4年来,张学佩先后深入王冲、姚营两村69户贫困户、569户农户家,对每户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了解。

发现王冲村道路状况很差,怎么改变现状呢?“要致富,先修路,路不修好我不回家!”在摸清村民们最急切最盼望的事情后,张学佩在村民大会上表态:愿做脱贫路上的铺路石。

当务之急是修好通村道路,但劳力去哪里找?全村留守在家的青壮年很少,且多是老弱病残;资金又从哪里来?张学佩犯难了。

“再难也不能让老百姓失望!”张学佩暗下决心。在他的奔走下,该村近2000米的生产路和沟路渠得以修缮,800余米学校道路路面得到了硬化,村小学500多名学生告别了泥泞的上学之路。

“以前,我们只靠种植传统农作物,孩子上学都供不起。张书记来村后鼓励我种桃树,还给我买种植技术资料,我在桃地里套种了西瓜,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贫困户孙本琴说。

在长期驻村工作中,张学佩发现九龙镇的土地适合种植冬桃、半夏、果木和药材等。结合两村实际,他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发展林业种植。王冲村推进土地流转发展林业种植2800余亩,推广林下经济南瓜种植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在姚营村依托驻地种养殖大户,积极引进发展冬桃种植,中药材半夏种植,引导姚营村贫困户发展冬桃种植40余亩,引导发展龙虾养殖100余亩……

同时,为改善王冲村村支部硬件设施较差、服务功能较弱的状况,张学佩利用村级自筹、上级组织支援、单位帮扶等方式,新建一个350余平米的村部;为王冲村部配备办公桌椅40余套;协调市水利局解决了王冲、舟陂2个村700余户群众饮水困难;引导在外党员返乡创业,引进渔网加工项目1个,毛衣加工厂1个,转移劳动力40余人,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党员就要时刻冲锋在前,为百姓做实事,我要把王冲村、姚营村变成幸福村’,这是我记在工作日志上的话,也是时刻激励警醒我自己的话。”张学佩说。

4年扶贫路,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干部到驻村第一书记,张学佩努力用实际行动擦亮第一书记这块“金字招牌”,用奉献精神演绎了“真扶贫,扶真贫”的样板力量,他是脱贫路上的“尖刀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