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邓县的特等功臣郭永生

2019-10-21 09:26:44 作者:王林森 市政协学习和文史委 来源:邓州网
分享到:

1948年1月9日,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第十纵队二十八旅和桐柏军区第三军分区部队同时到达邓县城周围,拉开了第一次解放邓县战役的序幕。

邓县城有内、外两道城墙,外城墙高3丈,土厚丈余;内、外城墙均有护城河环绕,引刁河水灌入,河宽6丈,水深10尺。地方民团首领丁叔恒率万余名团丁聚集城内,吹嘘邓县城防“固若金汤”“万无一失”。

攻城的第一个障碍就是四、五丈宽看不见底的满城河水。攻城的首要问题是放水。担任主攻任务的八十四团团长张世盖、政委阎东三决定探水,摸清水下底细,三营九连二排战士郭永生,第一个报名,要求完成探水的任务。在严寒的冬夜,郭永生毫不畏惧地跳进刺骨的冰水中,敌人发觉了,机枪、步枪、手榴弹,暴雨般地在他身旁倾泻。勇敢机智的郭永生立即钻进水底,进行潜泳,试了水的深浅,又潜至水底,游到敌方河岸,敌人向他射击,他又潜入水底,游到暗处,爬上岸来。当他回到指挥所时,已冻得浑身僵硬,失去了知觉。团参谋长李智英给他盖上棉被,又撬开他的嘴灌了热酒。稍停,他身上慢慢地回暖,舌头能转动了,汇报了探水的情况。

水闸,在外城的东北角处。要放掉城河里的水,就必须破除水闸。而水闸中间是六、七寸厚的木板为闸门,两边用石条砌成,还在闸门的外边垛土夯实,闸板内又堆了数层沙袋,非常坚固,敌人还派了一个加强连的兵力看守。解放军夜间扒,敌人白天修,进展甚微,最后决定用炸药爆破。

1月12日夜晚,组织水手破闸时,郭永生又笫一个报了名。在他的带动下,岳西兰、李长有、王新安、于春文等7位同志报了名,由一连政治指导员苏有信和郭永生带领水手班,在解放军的炮火掩护下,不畏冰水刺骨,携带炸药,潜至闸根,于13日凌晨4时30分爆破成功。城河里的水像狮子怒吼一样的向泄水渠翻滚而下。当广大指战员听到震天动地的爆破声时,高兴得狂欢雀跃,拍手庆贺。水手们回到出击阵地时,个个冻得说不出话来。团首长和同志们将水手们抬到掩蔽部,给他们换衣服,又生火取暖。

水闸炸开后,水位很快降到1米以下,为攻城部队扫清了障碍。1948年1月15日17时,两颗信号弹升空,总攻的炮声打响了,攻城部队一齐出动,在强烈的炮火掩护下,以苏有信、郭永生为首的水手,从大东门南边城墙和城壕向外凸拐角处,跳进半人深的冰水中,迅速架好浮桥。冲锋号嘹亮地响起,第二梯队的第九连紧跟着第一梯队的第八连奋勇跃进。由于水宽、桥长、人多,把桥压进水中,人在桥上,水没膝深,有的同志掉进水里,有的同志干脆跳河趟渡。水手们一边忙于拉人,一边用肩扛桥当桩子,保证部队顺利过河。有的战士负了伤,仍然坚持战斗;有的同志牺牲了,旁边的战士立即顶上。英勇的水手们冒着敌人炮火的猛烈轰击和扫射,在冰水中坚持一个多钟头,终于使担任主攻的第三营指战员全部渡河过去,水手们又紧跟部队投入到攻城战斗中。

战斗到1月16日凌晨6时全歼守敌6900余人,邓县第一次解放。八十四团第九连和八十六团第四连被攻城部队授予攻城大功连称号。郭永生被授予特等功臣。

1948年5月2日,桐柏军区主力奔袭包围了邓县城,打响了第二次解放邓县的战斗。5月9日晚7时总攻开始时,架桥组以特等功臣郭永生、程宝贵为首的水手,迅速架好浮桥,用了不到10分钟的时间,就在20米宽一人多深的护城河上架起了四座浮桥,突击队冲过桥去,激战至半夜,守军被解放军全歼。千疮百孔的邓县县城和受尽磨难的邓县人民重获解放。

邓县两次解放战斗中解放军战士郭永生在探闸、破闸,以及在架桥攻城中,机智勇敢,奋不顾身,荣获特等功臣称号。在长篇小说《桐柏英雄》《桐柏英雄》连环画、电影《小花》和电视连续剧《桐柏英雄》等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中,被塑造成为铁血硬汉赵永生的光辉形象进入千家万户,并成为妇孺皆知的英雄人物。

(王林森 市政协学习和文史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