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汤金金 通讯员 梅晓温)近日,记者在市中心医院的隔离病房内看到,一个神秘的仪器让71岁的老奶奶唐某胳膊皮肤上显示出了一条条粗细不等的血管图片,护士根据图片消毒选准血管,迅速准确地完成了静脉穿刺输液。
经了解,这个神秘仪器是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它是利用血管中的血红蛋白对红外光的吸收能力强,通过数字图像处理后经投影仪将皮下静脉情况实时显示在皮肤表面,使医护人员能够清晰识别患者皮下8-10mm的细微血管。这个做法起源于中华护理学会静脉输液专业委员会在2月4日发表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医务人员静脉输液治疗工作建议(第一版)》,该文中指出:如果穿刺困难,可使用血管可视化技术。
在该院传染性疾病科的病区内,护士们需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对患者进行抽血、扎针、换药等操作。由于戴着双层手套,静脉穿刺时手触摸静脉的敏感度大大下降,手指的灵活性很受影响,而时常起雾的护目镜,更是大大的降低了护士的视野清晰度,她们需要不断调整视线位置来确定血管大致位置,这给本就高负荷的护理人员增加了很多难度,也增加了护士被针刺伤感染的风险。而反复多次的血管穿刺,使患者对反复扎针或抽血的产生焦虑及痛苦,给医患双方造成压力。
针对这一情况,市中心医院迅速将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应用到隔离病房内。有了这个扎针神器,护理人员就像有了“透视眼”,在静脉穿刺时能迅速、方便地找到最合适穿刺的血管,确认血管的位置和分布,轻松找到最佳穿刺部位,显著地提高了医护人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提高工作效率和治疗效果,降低了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