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促生产,农业专家来支招

2020-02-21 15:37:45 作者:李中贺 来源:
分享到:

目前,已经进入雨水时节,正是进行小麦生产管理的重要时期,在当前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严峻形势下,如何不误农时抓好春耕备耕、做好小麦春季管理,市农技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推广研究员冀洪策,根据当前我市生产实际和小麦生长情况,提出技术指导建议,供广大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参考。

分类管理   科学施肥

我市冬小麦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入冬以来多次降水,增加了小麦田间墒情,对小麦生长极为有利,苗情长势喜人。针对苗情特点,切实搞好病虫草害防控,科学应对,预防早春(倒春寒)冻害,促麦苗健壮生长,抓好分类管理,非常关键。

一类苗的麦田,要立足于高产优质科学施肥,提倡氮肥后移,视苗情长势,建议施肥推迟到拔节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每亩追尿素10-12公斤,以塑造旗叶和倒二叶坚挺的株型,减少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

二、三类苗的中低产田,应在日均温度3—10℃时,对墒情不足的麦田,立即浇水施肥,亩追尿素12-15公斤,促多发、早分蘖、促成穗、成大穗。

所有麦田追肥最好用耧窜入麦垄内,提倡化肥深施,提高化肥利用率。浇水时切忌水量不宜太大,小水漫灌,当天浇完,地面无积水最好。

对三类苗和晚播弱苗的麦田,还要酌情叶面喷施水溶肥料,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抗逆性,实现稳产高产。一般肥力水平较低的麦田以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为主,快速补充养分,中微量元素因缺补缺。生长较弱或遭遇冻害的麦田,以叶面喷施含氨基酸、腐殖酸以及有机水溶性肥料为主,调节小麦生长。

对少部分旺长苗要采取镇压、深中耕的方法控上促下,减缓上部生长,促根系发达。若无冻害,浇水施肥应推迟到二月下旬;若冬季发生冻害,应在日平均气温达到3度以上时尽早进行浇水施肥,亩追尿素15公斤左右。

综合防治 控制为主

重点做好我市春季小麦常发性的纹枯病、条锈病、根腐病和红蜘蛛、白粉病、吸浆虫、蚜虫病等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做到及时防治,统防统治,控制危害。具体如何做,一是根据小麦田间病虫发生情况,抓住重点、兼顾一般,选择高效低毒的安全农药;二是要选准时机,把住部位,开展防控;三是可以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针对各类麦田杂草,当前小麦土壤墒情较好,随着温度逐渐升高,有利于麦田杂草发生和生长。要认真查看麦田杂草发生的种类和生长情况,根据杂草种类选用正确的除草剂,进行麦田化学除草。喷药时一定要注意在气温稳定在10℃左右,于小麦拔节前的有利时机进行,一般情况下,温度不能过低,过低容易对小麦产生冻药害,喷药时期过晚,容易对小麦穗分化产出不利影响,所以,一定要严格注意喷药时期,并严格选择对路的农药,按照使用浓度和技术规程操作,安全用药。对于各类麦田病虫草害的化学防治,都要特别注意人身安全防护,防止人员中毒。

关注天气  预防冻害

我市春季经常出现温度剧烈变化天气,造成麦苗冻害机率较高。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早制订预防早春冻害预案。在降温之前及时灌水或叶面喷肥,调节田间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幅,防御早春冻害。一旦出现严重的“倒春寒”天气,要及时科学应对。如果发生早春冻害,根据受害程度,及早追施速效氮肥和灌水,一般每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促苗早发,提高小分蘖的成穗率,减轻灾害损失。

加强看护  严禁啃青

要采取有效措施严防牲畜家禽早春啃青,保护麦苗健壮生长,即使是群体大的麦田,也不能采用放牧啃青控旺,否则会导致麦苗受伤,小蘖丛生,看似绿壮,其实旺而不壮,抗性下降,造成减产。

冀洪策提醒大家,现在正是疫情防护的关键时期,广大农民朋友田间作业一定要戴好口罩、分散操作,千万不要人群集聚,确保防疫生产两不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