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按照邓州市委组织部通知,我们供电公司党员突击队队员准时赶到了花洲办事处建设街居委会,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居委会办公地点在花园街,辖区范围东接文化路、南到江家坑、西至古城路、北靠仲景路,是邓州最古老的城区。与居委会同志们一个月的朝夕相处,切身感受到了基层社区党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千头万绪一根针
建设街居委会两委班子成员共5人,平均年龄50岁以上。报到后,该街道党支部书记吴云秀就告诉我们,他们已经对社区内的居民进行了排查,现在有5户7名湖北回来的人员,已全部居家隔离。这么大的范围,这么多的居民,在春节前后短短几天时间就排查了一遍,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接下来就领着我们对居家隔离的人员上门宣传政策要求。由于刚开始对疫情不了解,而且我们都是春节前就宅在家,现在猛然走出家门,接触疫情工作,心中不免都有疑虑和恐惧。但是看到居委会的同志们在疫情伊始就奔波在社区,从没有宅家,更没有一天的歇息,他们暖心的话语,热情的面孔,忙碌的身影,一下子就使我们消除了顾虑。
对这些居家隔离人员家访一遍,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不由地询问副书记徐文玲:“这么多人家,你们这么短时间咋能了解这么多情况?”
“面对这场疫情,我们坚决宣传到每一家,群众的觉悟也都很高,谁家有情况都自觉来居委会报备,邻居间也相互监督举报。另外看到有湖北牌子的车就马上查问,听说有湖北回来的人员就赶紧排查,不留一个死角。”
社区工作真是千头万绪,单是每天填写的隔离疑似人员报表就堆得成摞子。接下来的工作和打仗一样,新的任务接踵而来,接到一个任务就立即行动执行落实,焊接铁皮栅栏、限制居民外出时间(次数)、制作社区出入证······
防疫期间还伴随着许多居民生活上的事。这些“母鸡尿湿柴的事”很多,看似琐碎,但每一件都不能忽视,都关系着居民的切身生活,都要解决。在南北花园街北段西侧,下水道堵塞,委员刘文国和付春燕就想方设法疏通,要不然,生活废水排不出去,宅家都宅不成。
特别是对于不同的隔离户,根据情况制定实施一户一策和一人一策方案。
一心为民走路多
居委会所在的花园街有着邓州城区现今最古老破旧、最复杂曲折、最崎岖狭窄的巷道,而且很多地方属于拆迁区,残垣断壁,不宜设置铁皮栅栏,这就给防疫工作增加了难度。
在建设街居委会开展防疫值守工作,需要走的路比其他的地方多。这里大小巷道密布,各个巷道相互连接,又通向了很多出口。为了查看社区封堵情况,我从居委会对面的巷道往里走,惊讶地发现自己这个土生土长的老邓州人竟然还有这么多没来过的地方,走着走着竟然有一种步入迷宫的感觉,借助导航没有用,最后不得不开口问路才走了出来。这使我深刻地体会到,居委会工作的不容易。
规范的小区,特别是新建小区,只留一个大门进出就可以约束全部人员,哪一家有什么情况,几单元几楼,清清楚楚。但在老城区这个地方,单单在走路上就多出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工作量。建设街居委会的同志们需要知道哪一家有什么情况,借助电动车,在狭窄且高低不平的小巷中极速穿梭,像阵风一样几乎立刻就能到达。不由地让人感叹,在防疫工作中做到家家户户走到位,电动车成了他们最得力的交通工具。
因为在市中心,辖区内还居住有很多外来人员,居委会同志们也不认识,一家家识别查问,很是繁琐。
勇于担当不言说
2月15日邓州下起了雪,深夜23点,居委会同志们都还在忙着统计隔离户的情况,委员孟建枝吃方便面的镜头被同事拍照发到微信群里,她看到后连忙说:“快删了,咱干这点活算什么,和武汉的医护人员没法比,可不能炫耀!”
在每次进户排查,或为居家隔离人员购物,或对疑似人员测体温,或对不戴口罩人员劝说时,居委会的同志们都说:“你们在外边等着,我们进去。”
遇到困难、危险和麻烦事的时候他们都积极向前,尽量不让我们去做。
在这次抗疫工作中,居委会这些最基层的工作者,没有誓师会、没有请战书、更没有隔离衣、没有救援服、没有“N95”,只有朴素的情感和热忱,只有一只最普通的口罩。他们普遍年龄偏大,女同志居多,上有老下有小,而且很多人正步入老年。从春节至今,他们白天离开温暖的家,深夜带着可能被感染及传染家人的危险回到家。正是他们默默地付出,完成了各项具体防疫工作,保障了疫情的有效控制。
现在建设街居委会去过湖北的13户30(其中武汉6户8人)名居家隔离人员,已经全部通过了健康复检,解除了疫情隔离。
我在这次防疫工作中的主要任务是卡点值守,没有太多地与居委会的同志们并肩奋战,没有和他们一起每天加班熬夜,我知道自己只看到了他们工作中的一些点滴,为了记录下他们感人的事迹,就向书记吴云秀询问整体防疫工作情况,得知我的用意后,她感谢了我的好意,恳切地说:“不要宣传我们,只求把工作做好,尽量不出纰漏,共同努力尽快战胜疫情,祝愿人人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