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随兰的幸福生活

2020-04-30 09:25:48 作者:孙光旭 通讯员 孙 凯 来源:
分享到:

生活富足,家庭和睦,是多数人对于幸福的认知标准。但在孟楼镇小耿营村赵随兰的眼里,他的孩子能够走路上学、能够自理,她就觉得满足、幸福。

见到赵随兰时,她正在院子里绣着鞋垫。安静的小院,葡萄架上缀满新绿的叶子,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一些小鸡在院子里啄食。14岁的儿子坐在门前的椅子上用手机上网课,一切显得安详和谐。

而在十几年前的赵随兰家却是另一番情景。

2006年4月,赵随兰的儿子降生,却查出患有先天性脑瘫,这对于赵随兰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那段时间,我苦想不明白。老天爷为什么对我这么不公,看着自己的孩子不能正常发育,我的心里如同刀割一般。”“孩子以后该怎么办?”赵随兰眼里含着泪水,“我们四处求医问药,想尽千方百计给孩子治病。”

十几年来,赵随兰和丈夫奔波在为孩子寻医治病的路上,一面辛苦打工挣钱,一面给孩子治病。终于在2014年,赵随兰和丈夫拿着辛苦攒下的6万余元,到武汉为孩子做了手术。“很幸运,那次手术非常成功,孩子可以自己站起来走路了。”谈起过往,赵随兰简单的两句话不知包含着多少辛酸。“医生说等到孩子16岁时可以再进行第二次手术,到时可以恢复得更好一些。”

“我们家能够慢慢好起来,还得感谢党和政府。这几年,村里给我们评定了贫困户,给了好多政策帮助。”赵随兰说。

2015年,经小耿营村支两委商议,赵随兰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随着扶贫工作深入推进,赵随兰家成为重点帮扶对象,村支两委积极帮她申请各种帮扶政策,使其享受到每年粮食补贴704.8元、残疾补助720元,并通过“七改一增”和“厕所革命”帮扶举措为她家修葺了厨房和厕所。

同时,根据扶贫政策,村里为她家发放了7只羊,赵随兰当起了“羊倌”,从草料搭配、疫病防治到羊舍环境,再到学习养羊技巧,她和丈夫每一步都不放松。羊每年可以繁殖两到三次,长成后的成年羊一只可以卖到一两千元。赵随兰家的生活渐渐好起来,笑容也越来越多,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乐观起来。 村干部介绍,赵随兰的儿子在孟楼镇上七年级,每年可享受教育补助800元,刚到初中上学的时候,因疾病原因,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班主任经常开导他,并安排其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他,现在他变得开朗了,成绩也越来越好。

“原来在我们家附近上小学时,我还能经常照顾他。刚上初中时,我非常担心,但是人家班主任给我家孩子照顾得很好,孩子在学校生活得很好,我也就越来越放心了。国家既有补贴,老师还特别关心孩子,这都是党的政策好。”赵随兰说。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学习生活能够实现自理,赵随兰和丈夫把重要精力放在了发展经济上。2016年8月,孟楼镇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大量的土地流转到一起。当时的孟楼镇党委书记、帮扶责任人李爽来到赵随兰家,鼓励她勇敢地面对生活,在家门口发家致富。“我们不能外出打工,就在自家门口承包了二三十亩土地,好好地在家经营,照样能挣钱。”赵随兰说。

赵随兰知道想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只有通过自身努力来实现,她这一想法得到镇政府和村支两委的大力支持,经多方协调、沟通,最终赵随兰承包30余亩土地种植应季农作物。

在产业调整和扶贫政策的引导下,怀着满腔热情的赵随兰和丈夫一头扎进种植业的行列中,他们反复向种植大户取经,向技术人员请教,寻求专业指导,经常参加镇、村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学习种植的先进技术,还通过阅读种植书籍和观看电视节目等渠道进行学习,寻找合适的种植品种。

赵随兰夫妻俩种小麦、花生、旱稻,起早贪黑,天旱了浇水,缺肥了施肥,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赵随兰笑着说:“我们不怕累,就怕庄稼长不好。”她每天在自家田里干活,丈夫在自家的活干完后,还去村里的遥迪农机合作社务工,浇水、除草、打药忙个不停,一天能挣六七十元。

2016年,丈夫又当上了村里的公路养护员,赵随兰也当上了村文化信息员。功夫不负有心人,年底,赵随兰家成功实现了脱贫摘帽。

​“对于未来,我很有信心,等到儿子第二次手术之后,日子就更好了。”赵随兰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脱贫先立志,致富靠自己。从生活困难到焕发希望,赵随兰成了孟楼镇的脱贫典型。2019年底,她被评为我市“巾帼脱贫之星”。赵随兰不怕困难勤劳致富的故事,也成为孟楼镇脱贫攻坚的一个鲜活的样本,激励着广大贫困户坚信依靠自己的努力,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都能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