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父亲去教书——记孝老敬亲、爱岗敬业王永莉

2020-06-08 09:23:40 作者: 张雪洁 来源:
分享到:

两个堆满书本和练习册的书架,一个简易的灶台,一张大床,一张小床,仅有十多平方米的宿舍成了白牛镇一初中教师王永莉祖孙三代的家。

近日,记者来到这个狭小却温馨的家,王永莉的父亲正坐在小床上拍打着肩颈,她的父亲话语不多,但是面对记者他总是面带微笑。

记者了解到,王永莉的母亲因急病突然离世,留下七十多岁的老父亲孤苦伶仃,受到打击的父亲又得了脑梗,经过一段精心治疗终于有了好转,由于姐姐弟弟都在外地上班,照顾父亲的重担就落在了王永莉的身上,为了不影响工作,她把父亲和十岁的儿子都带到学校,方便照顾。工作顾家两不误。

“孩子的父亲是下岗职工,现在在市区打零工,活也比较繁重,没时间照看孩子。周末我会带着父亲和孩子回城区,所以每周五下午就是儿子最开心的时候,终于可以见到爸爸了。”说起现在的生活处境,王永莉噙着眼泪却笑开了花。就这样每个周末成了王永莉一家团圆的日子。

“每天五点起床先开寝室门,再到教室安排学生晨读,等任课教师进教室,我再回住室做饭,叫儿子起床,帮父亲穿衣,安排二人吃饭,草草吃过饭顾不上洗碗赶紧送儿子上学,7点30分回来正好跟上进教室上早读课。”王永莉的生活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我已经习惯了,每天这样下来,我也不感觉累了。”

沉重的担子没有压倒王永莉,反而让她愈加坚强,由于常年在校生活,王永莉又担起了寝室管理员的工作。

“我俩认识20多年了,我从来没听她说过苦,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每晚,她还要给患气管炎的父亲端茶送水。等着父亲、儿子、学生们都睡后她还要加班洗衣服。”王永莉的同事王玲笑着说,每天早上醒来树上都开满了“花”,那是她晾晒的衣服。

“我得赶紧把稀饭煮上,孩子马上都要放学了,我们约定走同一条路,有时间我去接他,没时间他就自己回来。”趁煮饭的功夫,王永莉还要陪父亲散会步,“不能让他坐太久,得适当督促他锻炼锻炼身体。”王永莉边说边忙,走起路来像一阵风,她慌忙的身影在镜头下来回穿梭,从记者见到王永莉的那一刻起,她都没有停下手里的活。

在洒满落日余晖的校园里,师生们总能看到王老师搀着年迈的父亲,缓步行走在操场的情景。暖暖的夕阳将父女二人的身影拉的很长很长,也将王永莉尽忠尽孝的深情厚谊延伸到了远方。

1994年走上了讲台,现已从教27年的王永莉最出色就是班主任管理工作。多年的教学经验,使她深刻地认识到班级优异的成绩源于良好的班风,而良好班风的形成源于铁一般的纪律。所以她带班一向以“严”字闻名。

“有些调皮捣蛋,不好管理的学生都分在她的班里,在她班里待一年,绝对都变老实了。学生交给她,家长们都放心。”王玲笑着告诉记者,王永莉管理调皮学生有一套。

然而外表严厉的王永莉内心却慈善和蔼,每年夏季,她总是在家提前烧好开水,提到教室给学生解渴;春秋疾病多发的季节,她去野外挖来“三根”,给学生熬“三根汤”去火;学生成绩一有提升,她就自费买些礼品,给学生发放各种奖品……

记者看到,住室的墙角书柜下面是王永莉为孩子们准备的各种礼品和练习本,“东西不值什么钱,但是孩子们拿到奖品后,会有荣誉感,鼓舞他们继续努力。”王永莉说。

“爸妈都出去打工了,我跟着奶奶在家,王老师不放心我,经常到我家走访,跟我谈心,鼓励我要上进,以前我学不进去,现在我对学习特别感兴趣。”学生李婉婷告诉记者,这次排座位,她主动要求坐第一排。

“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对于王老师来说,她就是白牛一初中的一块砖。2013和2015年下学期,由于学校人员紧张,王老师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兼两个班的班主任。

“在学校管理中,她不仅承担了七年级阶段主任之职,而且坚持干了10多年的女生寝室管理员工作。多年来她恪尽职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辛苦付出,给新老同事树立了好的榜样。”该校校长郑军伟说。

最好的教育就是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王永莉带着父亲教书、工作上顾全大局、勇挑重担的事迹,不就是活教材吗?都说自古忠孝难两全,但王永莉既顾校又顾家的行动,感染着在校的每一个师生。她播撒真情,彰显大爱,她用生命在歌唱,在实践中践行平凡的伟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