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的精神之光——花洲街道中州家园社区“学雷锋 做雷锋”持之以恒

2020-06-16 11:10:43 作者:李永先 来源:
分享到:

编者按: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雷锋的名言。1962年,当年仅22岁的解放军战士雷锋,因为战友乔安山倒车车轮打滑,撞倒的电线杆砸向雷锋的太阳穴,他的生命戛然而止。

58年过去了,当雷锋的生前战友回到故乡,他们牢记“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并自发组织成立了“编外雷锋团”,让穰原大地闪耀着精神之光。如今以“爱憎分明,信念坚定、爱岗敬业,关心集体、务实为民,助人为乐和艰苦奋斗,刚正廉洁”为目标的邓州编外雷锋团,2014年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已经成为学雷锋的一面旗帜,引领着各行各业邓州人,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本报今起推出“我们的榜样”专栏,陆续刊发我市学雷锋典型团体和个人,敬请关注。

在我市众多学雷锋优秀团体中,让我们把目光转向花洲街道的中州家园社区。

“当家人”的为民情怀

群雁高飞,需要带动。作为花洲街道的武装部长兼任中州家园社区党支部书记的蔡长曙,自己就是社区坚持学雷锋的引领者。

“社区地处主城区,下辖9个小区,4000多户14000余人,人口密集,来源复杂,8名社区干部,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蔡长曙说。

据悉,中州家园社区自2016年10月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以来,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300余次,解决问题180余件,发放慰问物品、资金10万余元。整个社区“学雷锋 做雷锋”蔚然成风,9个小区都设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岗”,大型义诊、慰问、献爱心、助力高考和歌唱祖国等活动接连不断。

“看到蔡书记每天都从早忙到黑,有时候深夜他办公室的灯还亮着,我们就相互联系,来社区帮帮忙。”家住社区对面的志愿者李成和张祖豪说。

“10多位志愿者,每天都像上班一样,或在社区或跟随我们到小区工作,脏活累活他们抢着干,让疫情期间几乎是住在社区的蔡书记都很感动,社区学雷锋深入人心。”社区干部韩玲说。

社区干部勇于担当

社区干部李平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分包小区一家杨姓住户,因为儿媳回邓时途径武汉,被确定为隔离户,78岁的杨先生本身就有心脏病和糖尿病,加上老伴肺癌晚期又老年痴呆,一时间思想转不过弯儿,抵触、谩骂时常发生。

每一次,李平都是强忍着泪水,耐心细致地讲政策,做沟通。当杨先生的老伴病情突然恶化,在社区的协调下,医生带着仪器被李平领进家门,当李平一次又一次不知疲倦,为杨先生购置生活用品,杨先生终于想通了。一次,当李平再次为她家送药时,老人拉着李平的手说:“闺女,让你受委屈了,不管怎样,今天要在我家吃顿饭,也算是我对你的道歉。”

那一刻,李平哭了,她为自己从不被理解到支持,从一次次的苦口婆心的劝说换来最终的认可,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社区干部张帅,每天早出晚归,4岁和2岁的两个孩子无法照顾;社区干部黑胜波,父亲病重卧床,每天要给父亲喂三顿饭,仍坚守在工作岗位……正是有了这些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社区干部,在社区播撒下学雷锋的火种,中州家园社区学雷锋、做雷锋才成为常态。

居民们的交口称赞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当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在社区组织的一次次关心关爱活动中,感受到社区干部像家人般的温暖;当社区发动辖区的爱心企业,为他们送去慰问资金和生活必需品;当体弱多病的困难老人和困难家庭,社区干部带着医生和器材走进家门……这一幕幕经常发生的画面,居民们都看在眼里,暖在心头。

家住同华国际小区的井自党,30岁的儿子几年前考上大学的报到途中,因车辆倾翻成为植物人,小儿子又刚刚考入大学,家庭生活受到致命打击。每次社区干部或送来生活用品,或带着医务人员上门义诊,井自党都会感动得噙着眼泪:“社区的每一个干部都是活雷锋,不仅解决了我们困难家庭的燃眉之急,而且总为我们出谋划策,应对困难。”

“目前,为了让他家走出困境,我们正动员他的小儿子,以大学生的身份应征入伍。这样做,既可以减轻家庭负担,还可以让他们家享受军属的经济补助。”蔡长曙说。

同样,家住财富天地小区的李宝岑,自己和妻子都常年卧床,是社区干部通过与医院沟通,医院直接把病床搬到了他的家里,并定时指派医生护士到家中义诊。

看着居民自发为社区赠送的一面面锦旗,蔡长曙说:“随着全域党建工作的全面铺开,我们与辖区小区、企业的九个党支部,成立了联合党委,要求物业把服务放在首位,视业主为家人,互建互融,共享共赢,把雷锋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