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泥砖土瓦的破旧房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复垦的园地,平整的黄泥土还带着新翻的印迹。远处,一台推土机还在细雨中作业,平地还在不断地向外延伸。这是近日,记者在白牛镇扇刘村黄渠河两岸拆旧复垦现场看到的情景。
十三届市委第十轮巡察在丰收的金秋拉开了序幕。市委第四巡察组进驻白牛镇以后,围绕“三个聚焦”要求,以带动脱贫攻坚的巩固提升和清理危房土地复耕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拆危复耕“泛”涟漪
“这片危房拆除后,消除了安全隐患,老宅基地复耕后还都是咱们群众自己的耕地。”在拆危复耕现场,市委第四巡察组工作人员和该村村组干部每到一处,就对所在村村民这样讲解。
扇刘村位于白牛镇西南区域,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多项工作处于该镇中游甚至落后状态,许多群众关心的问题都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在巡察组的带领下,走在该村的泥路上,四周一片寂静。举目道路两侧,接连几幢老宅都是被石板顶着,一些砖木或砖石结构的房子,显然也已荒置多年。
“多个自然组居民搬到公路边新盖的房子里,留下落破荒芜、多年无人居住的村落,房屋摇摇欲坠、濒临倒塌,有的墙体裂缝很深,群众反映担心孩子们进入这些险房玩耍、捉迷藏,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巡察组组长康定奇告诉记者,“这严重浪费土地资源,要是进行整理,复耕种植粮食作物,肯定能实现环境和经济效益双赢。”
在与村支部、村委充分商议后,巡察组立即下达立行立改通知书,并多次组织召开扇刘村“两委”班子和部分党员参与的商讨会,指导计划制定、协调资金筹措、督促组织实施,先从最容易整治的道路环境和沿途险房拆除入手,利用一周时间进行集中整治。
拆危复垦看似简单,但实施起来并非易事。许多村民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存在“故土难离、欲走还留”的思想,给钱也不能拆,导致旧房无法拆除,宅基地回收难度较大。
为此,巡察组和村两委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号召村干部、党员、村民组长带头拆,并多次登门询问群众意见建议,向群众宣传讲解拆旧复垦政策的好处,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危旧房屋潜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主动参与到拆危治乱工作中来,变危旧房屋拆除由“要我拆”为“我要拆”,形成干群齐心拆除危房的良好局面。
“我们组耕地面积本来就少,这一下增加了不少土地面积,还整治了环境卫生,巡察组真是给我们办了件大好事,我们干起活来也更有劲儿。”该村老党员刘新泽高兴地说。
“我们先把这个小组作为试点,随后在全村推开,拆除旧房复耕为良田,全村全部完成后可以新增耕地32亩。下一步将争取项目,进行土地整理,完善配套沟路渠等配套设施,动员群众复垦复绿,我们还要发展种植一些农作物,还有经济作物,让群众增收,不浪费我们每一寸土地。”扇刘村党支部书记张小红信心满满地说。
拆旧复耕如一颗石子入水,让农村这池春水泛起阵阵涟漪。它不仅缓解了农村用地紧张的局面,还为百姓创造了增收的机会,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扎实基础。
环境整治“掀”高潮
环境是一个地方的“名片”,也是一个地方“颜值”的关键之处,巡察组在拆危复耕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环境卫生整治也掀起了高潮。在各村进行了全面走访和现场察看后,巡察组发现部分村的几条主干道,特别是通往村部的道路两侧杂草丛生、柴草堆积,车辆过后尘土飞扬,环境卫生脏乱不堪,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必须下大力气逐步进行整治。
“巡察组来了以后,我们村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以前村道两旁的杂草堆放,生活污水随处排放。”前张村党支部书记张有利告诉记者,我们借助这次整改行动,将公益性岗位人员与村组干部一起,全面清理村容村貌卫生死角。同时,科学增配人员力量和清运机械,每天固定时段清运,全面杜绝垃圾积存现象。
“村里干净漂亮了,我们自己住得也舒坦,肯定要鼎力支持。”前张村脱贫户候敬敏在公益岗位上干护路员工作,他听说村里要集中开展卫生整治,他便主动上路清除杂草、整理杂物堆,将他分包的路段打理得井井有条。
目前,通过立行立改,白牛镇扇刘、前张、严陵村共拆除危房险房20余座,清理、平整腾出土地面积30余亩,道路清扫整治2000余米,村容村貌得到了全面提升,群众出行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也初步消除了安全隐患。整治效果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肯定。群众纷纷反映,巡察组确实是来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他们是人民群众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