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网讯 一条条宽阔平整的水泥路纵横乡村,一座座灰红相间的农家屋舍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村道两旁,一个个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走在穰邓大地,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金融扶贫对支持贫困群众、带贫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作为金融扶贫的重要创新,在解决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市金融服务中心负责人薛贤说。
群众搭上致富“快车”
“以前贷款,想都不敢想,没人愿意给俺担保。自从建档立卡精准脱贫惠农政策实施以来,俺的‘养殖梦’终于实现了。”夏集镇胡岗社区养牛专业户赵振海看着牛圈里的20多头牛,乐得合不拢嘴,“有了政府支持,第一次拿到了5万元的小额信用扶贫款,一年就赚了近2万元。”
赵振海今年33岁,曾经因为父母身患重病被纳入贫困户,那时候,家里欠外债十多万元。如今在市金融服务中心和镇政府的帮扶下,不仅脱贫了,家里还买上了小汽车,成了周边有名的养牛专业户。
在陶营镇卢岗村,该村脱贫群众卢胜旺正在自己的“莲虾混养”基地忙碌着。从2017年5月他家被确定为贫困户,在市金融服务中心一次性给予10万余元贷款,通过村里集中流转土地12亩,进行莲虾混养,经过一年的努力,卢胜旺不仅脱了贫,还成功地走上了致富路。
“今年的虾价格不错,莲菜更是卖到3块多一斤。”卢胜旺开心地说,“若不是政府给我第一笔启动资金,我无论如何也不会发展这么快。”
如今卢胜旺的“莲虾混养”基地从最初的12亩发展到30多亩,他还把自己的养殖技术传授给其他贫困群众,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据介绍,该中心协调银担部门为贷款贫困户和边缘户提供免担保服务,帮助有创业愿望的贫困群众实现致富;建立了常态化扶贫小额信贷需求调查推荐机制,协调银担部门进村入户开展调查,符合条件的现场给予授信,让有发展产业需求的贫困户应贷尽贷。
同时,该中心还出台《邓州市金阳光扶贫小额信贷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推广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产业带贫模式,实现有抱团发展需求的贫困户能贷尽贷;采取直接贴息到放款银行的方式,进一步减免息费负担,保证用款户信用安全。
“贷”动群众走上致富路
“每天给大棚蔬菜除草、施肥,工作比较清闲,一个月工资有2000多元,因为土地入股和金融带贫,每年还有不少分红。”桑庄镇桑庄村脱贫户田红梅,正在河南黄志牧业集团绿色种植基地蔬菜大棚内给黄瓜施肥,她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
至目前,河南黄志牧业集团已带动所帮扶的白牛镇单桥村,都司镇姚李村、大程营村,桑庄镇桑庄村,构林镇构林村等485个村7500户贫困户、1.5万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林扒镇第一个水稻种植大户冯大宗,最初只种植了300亩水稻,后来他带头注册了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不仅自己种植水稻7000多亩,而且带动种植大户6家种植水稻6000多亩。同时通过户贷企业,给周边100余户脱贫户发放红利,还安置20余名困难群众就业。
“合作社采取‘合作社+互联网+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以水稻种植和稻渔混养的综合技术推广为载体,以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为目标,主导‘生态米和小龙虾’的核心产业,着力导入现代农业多种业态,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冯大宗说。
为大力推进精准扶贫企业贷款,该中心协调金融机构强化精准扶贫企业贷款政策落实,对符合条件的“企贷企用”扶贫贷款,全部转化为精准扶贫企业贷款,贷款执行基准利率,需要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提供担保的免收担保费,最大程度减少带贫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组织带贫企业通过就业务工、订单农业、统一供种、土地流转等方式,按照每10万元贷款额度带动1户贫困户(或边缘户)每年增收不低于1000元的标准履行帮扶责任,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同时,该中心多次组织召开全市性金融扶贫政策培训会、推进会,不断提高市乡村三级金融服务组织工作人员的金融知识和能力;充分利用政府网站、电视台、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体媒介,全方位、多角度介绍我市金融扶贫政策,大力宣传用款贫困户和边缘产业发展典型事例,讲好金融服务产业成效。
截止去年底,全市发放各类扶贫贷款余额4.8亿元,累计带动贫困户1.6万户,累计户贷率37.9%,户均贷款金额3.92万元,实现应贷尽贷;发放精准扶贫企业贷款余额24笔1.67亿元,共20家带贫企业,通过吸纳务工带贫1669户;发放“企贷企用”扶贫贷款余额2985万元,带贫增收591户。
“下一步,我们将一以贯之推进金融扶贫工作,进一步摸排新阶段脱贫人口及边缘户信贷需求,持续进行政策宣传,努力扩大贷款覆盖面;进一步加强风险防控,有效增加群众收入。坚决做到金融支持力道不减、靶心不散,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薛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