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网讯 2020年以来,我市坚持运用“全域党建+农业循环经济”理念,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思路,深度破解畜禽养殖粪污处理难题,让党旗在基层治理一线高高飘扬,为污染攻坚插上“红色”翅膀,为畜禽养殖装上“绿色”引擎,形成了整市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创新实践。
筑牢“党建链”
我市是养殖大市,养殖量大,养殖场多。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区域统筹,部门、层级、政策之间的衔接不够,对养殖场管理松懈,导致偷排直排养殖粪污的顽疾较为突出。
据了解,为破解难题,我市按照“产业相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功能带动”的原则,建立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联合党总支,通过“组织融起来、制度建起来、党员管起来”等措施,形成了市直机关、乡镇、村(社区)、养殖场(户)四方联动的党建工作体系,做到章程、制度、职责、任务“四有”。
同时,我市以“提升联合党组织的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引领,抓住思想政治建设这个“定盘星”,用好党的组织生活这个“指挥棒”,把主题党日、微型党课、“共建共商座谈会”等多样化联合党组织主题活动作为有力抓手,形成联合党组织领导、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环保工作大格局。
压实“责任链”
“我们以任务落实为重点,建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体系和保障体系,明确联合党总支牵头抓总、协调各方,成员党组织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办相关负责人说。
在此基础上,整合政策、资金、人力等资源,通过财政、环保、农业农村等部门党组织“组团式”服务,为项目审批、资金落实、手续办理提供“绿色通道”,先后为132个养殖场(户)发放以奖代补资金300多万元;投资1.49亿元,建设2个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和35个规模养殖场配套,完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惠及27个乡镇160余家养殖场(户)。
同时,坚持疏堵结合,大力实施“截污建池、收运还田”,组织乡村党员干部逐场逐户摸清底数、登记造册,对规模以下养殖场户实行市、乡、村三级联动,党员干部包联挂点、“一场一策”,全程动态监督服务,先后异地搬迁7家,依法拆除39家。并发挥社会监督力量,在养殖场户门口张贴监督牌,列明各级包联责任人和举报电话、二维码,群众扫一扫即可提交举报。
目前,全市1148家养殖场治污设施配套率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2%。
拓宽“产业链”
我市紧紧抓住“共享共赢”这条主线,充分发挥各链条党组织资源优势,多方联动,整体推进,积极引导规模养殖场在基础设施改造、清洁化生产和绿色生产技术上下功夫。
其中,黄志牧业强化“猪—沼—菜—加”生态发展模式,建立废弃物循环利用处理中心,年可处理10—15万头育肥猪当量的废弃物,年沼气发电800万度,可供中心及周边2000户家庭使用。充分利用沼液资源,常年种植莲藕400余亩,标准化蔬菜大棚300亩,绿色种植基地17000亩。
同时,我市积极组织乡村党组织扩大消纳土地面积,动员党员干部带头签订“土地消纳”协议,推广粪肥还田,为种养主体提供对接服务,实现就近就地还田,提升绿色种植水平,解决粪污处理“最后一公里”。
据监测数据显示,排子河水质逐月提升,5个月内氨氮浓度下降近95%。分散式养殖、集中化处理、综合性利用、生态式发展,红色党建引领的绿色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马俊宏表示,作为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我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进一步抓实抓好全域党建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充分发挥全域党建聚合、引领、推动、保障作用,高扬党的旗帜、汇聚磅礴力量,共护绿水青山,共促绿色经济,共享生态成果,共同奏响“生态宜居、富美乡村”的新时代华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