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遗址 永放光芒

2021-09-26 17:52:49 作者:史 娟 刘集镇 李勤力 张 权 来源:
分享到:

邓州网讯 “这座卓然挺立的‘邓南县成立遗址’纪念碑上铭记着在邓县境内第一个公开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邓(南)县县委、县爱国民主政府和军事指挥部成立的光辉事迹……”近日,在刘集镇厚桥村小学院内的“邓南县成立遗址”纪念碑前,刘集镇全体党员干部正在该镇党委书记郭松的带领下,进行“走近革命遗址,传承红色精神”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

邓南县为何在此成立?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栉风沐雨 开辟新天

据史料记载,1947年12月23日,中共桐柏区第三地委、专署和军分区宣布成立中共邓县县委、县爱国民主政府和军事指挥部,任命林晓为邓县县委书记兼指挥部政委。

次日,林晓带领22名党政干部和八十五团三营七连的95名指战员,到达厚桥村,创立革命根据地并正式成立中共邓县县委。后为强化邓州其他地区的领导,又先后成立邓北县委和邓西县委,为加以区别,称此为邓南县委。

“1947年底,邓南县委在刘集镇厚桥村成立,受地主恶霸欺负的我父亲终于看到了希望,他就跟着林晓书记干革命……”已故退休干部焦功题的女婿刘煌介绍,焦功题曾是邓南县委刘集区下属焦坡小区的文书。据刘煌说,在林晓、江风的带领下,邓南县党政干部和武装人员,积极组建贫农组,发展民兵队伍。两个月时间,将邓南县政权扩大到北至姚李营、南到魏集、东到刘集、西至光化的近50个自然村。并广泛宣传共产党的土改政策,组织动员群众,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

“林晓在厚桥村时,就在我们家住。”厚桥村村民张兰仙向今日邓州讲述了她至今难以忘怀的情形:“当时林晓和干部们一起,白天帮贫穷百姓干地里活,晚上挨家挨户拉家常,嘘寒问暖,讲了什么是‘打土豪分田地,耕者有其田’。”

经过土改,贫下中农都分了土地、房屋、农具、牲畜,群众看着昔日被恶霸占有的土地回到劳动人民手中,无不欢欣鼓舞,为解放邓县城战役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重温这段艰苦卓绝的斗争,不难发现,即便是在全国革命形势向好的情况下,由于敌人的疯狂反扑,作为邓县首个公开的中共领导的人民政权,邓南县委却经历着黎明前的至暗。

第一次解放邓县战役后,解放军为避免敌机轰炸县城伤害群众,主动撤离。丁大牙于1948年2月5日,杀气腾腾地窜回邓县。

窜回邓县的丁大牙派出大量“清乡队”和暗杀人到处进行破坏活动,他们先后杀害了汲滩小区区长金光志,四区区长丁世武,刘集区郭孟银的母亲,就连郭孟银两个多月的女儿,也被他们残忍杀害。一时间,邓县上空阴云笼罩,人民重陷血雨腥风中。

在此紧要关头,邓南县领导干部一起,冒着被敌人暗杀的危险,奔走呼号,宣传共产党的政策,组织群众进行反抗。

1948年5月2日,第二次解放邓县战役发动。邓北县和邓南县领导带领区武装和千余副担架及大量柴草粮秣,冒雨支援前线。

刘煌告诉今日邓州,在这次战役中,焦坡小区群众倾力支持前线,支援担架40副,粮食4万斤。

在前线,解放军战士们不顾敌人猛烈炮火的攻击,屡次奋勇攻城。1949年3月中旬,邓西、邓南、邓北完成合并。

铸魂育人 薪火永续

“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好好学习,好好锻炼,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厚桥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在遗址碑前庄严宣誓,胸前鲜艳的红领巾与红色遗址碑交相辉映。

70年过去了,邓南县县委已成为厚桥小学,当年的革命烽烟已被琅琅书声取代。现在,厚桥小学已成为邓南县红色文化特色学校。每周,学校都会通过国旗下讲话、班会、黑板报等形式,组织学生学习邓南县建立的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辈不畏艰苦、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我们每年都会组织师生到这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刘集镇中心校校长姚瑞鹏介绍,在邓南县革命精神的激励、滋养下,刘集镇朝气蓬勃的学子们,奋发图强,在先辈们为革命理想战斗过的地方,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努力前行。

丰碑巍然 接续奋斗

在时空轮替里,红色基因的传承,化成厚桥人团结互助奋斗的铿锵足音,让邓南县的革命精神在接续中巍然屹立。

近年来,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厚桥村这片红色的热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投资215万元对道路、路灯进行改造升级;大棚蔬菜新添200余亩;美化坑塘20余亩;全市厕所革命现场会于4月22日在该村岳营召开。

“现在,正在实施标准良田建设,计划种植血参、艾叶、辣椒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中药材和蔬菜。增强乡村振兴的产业动力,带动群众致富增收。”厚桥村负责人张清海说。

如今,该村3650亩农田全部进行了高效整治,其中1700亩于去年纳入高标准良田改造。4个农业合作社种植耕地近千亩;小型加工厂2个,带动本村50余户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