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李自成义军治疫的邓州中医及后人

2021-10-19 16:33:05 作者:市委宣传部 盛志国 中医药管理局 丁自力 来源:
分享到:

邓州网讯 中华民族繁衍数千年的历史,也是与疾病抗争的历史。我国历史上记载的瘟疫多不胜数,《中国古代疫情流行年表》记录1840年以前就有826条记录,其中有不少疫情对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过重要影响。

由于人口快速增长、战乱等因素,明代是瘟疫多发期,也是瘟疫最严重的历史时期,且常与旱涝、饥荒、鼠疫、霜雪、蝗灾等多种灾害并发。根据《明实录》的记载,崇祯末年,就在明王朝内忧外患之时,中原大地上灾害遍起,旱、蝗、水、疫等接连爆发,一场大规模的瘟疫开始席卷明王朝的大江南北。这场瘟疫发生于1633年,最早从山西开始爆发,在很短的时间内,这场瘟疫就扩散到陕西、北京、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并进一步演变成席卷南京、浙江等地的特大瘟疫。

这场瘟疫被人称之为“探头瘟”,瘟疫传染速度更快,死亡率更高。所谓“探头瘟”又称为探头病,最早出自天津民众话语,大致就是说一人若染上这种疾病,死亡率极高,还很容易传染,导致亲友不敢来吊丧,生怕一探头吊丧就会被传染死亡。

从古至今,防疫与治疫都离不开医生。医生无论在任何朝代都是在抵抗疾病的第一线,尽管明朝末年在瘟疫、旱灾和兵祸席卷之下生灵涂炭,地方财政捉襟见肘,再加上部分官员只求自保,偏远地方的瘟疫更多只能靠社会力量来进行自我救治,而这其中地方乡绅和医生们建立的民间医疗组织,可谓居功至伟。他们会借助自己的财力、医术以及人脉等资源建立民间医疗组织进行积极的救治活动,还免费为患者治疗、发放药物等。

刘仕寰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是现夏集镇关刘村刘氏第八世始祖,其村现位于城北20公里的夏集镇关刘自然村。刘仕寰自明代起以医为业,开“关刘药铺院”,行医于医圣故里,期间因战乱时开时关间隔6代。刘仕寰医术精湛,家境殷实,为人却性情温和,敦厚朴实,好义乐施。据家族后人介绍说,古代防疫无非是两种方式,一种是逃亡,即从城市逃到乡村;另外一种方式就是现在仍然采用的隔离措施了。当时中原农村的村寨就是很好的隔离,大多四面环水,寨墙高筑,寨门是与外界联系进出的通道,为了远离战乱和瘟疫,关刘村寨经常都是闭寨自保。

刘仕寰亲历了多次疫情,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对传染病有一定的理解认识。他结合自己的行医经验,反复观察,推究病源,潜心研究,形成了有效治法,济世救民。

明朝末年的大瘟疫使得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了,加剧了经济和社会的崩溃,从而使得农民起义的规模进一步庞大。其中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李自成率起义军转战河南,路过关刘寨,驻扎在离寨外西一里地的塚子上(现在附近居民称它为:营盘地),义军中出现部分士兵身患瘟疫,发热呕吐、腹泻不止。李自成见寨门紧闭,即命令士兵向关刘寨内喊话说:“寨内可有大夫能治好此瘟疫?可免全寨人性命!”于是,刘氏家族的第八世祖刘仕寰将家传秘方献出,每百副中药用大锅熬成汤剂,送往寨外,并由专人试药之后,交由全军服用,经刘仕寰献方救治后,义军瘟疫逐渐消去。

李自成为了感谢刘仕寰对全军有救命之恩,随将自己的雌雄宝剑取出一把雌剑挂至关刘西寨宅门,不久起义军一路轻松北上攻克北京城,推翻明王朝,留为当地佳话。直至1928年宝剑赠送给在开封训政学院上学的刘敬刚,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充公。

刘仕寰晜孙刘翁桧(1864年—1903年),字“云霄”,他天资聪颖,行医多年,医道精湛,是当地颇有名望的中医。1882年,他又重新修建了“关刘药铺院”,收徒程彦卿,程彦卿为解放初期南阳四大名中医之一,系南阳专医院中医专家。

1903年,39岁的刘翁桧,为抢救寺后村一蛇咬伤的病人,将病人伤口切口后用嘴吸出毒血,最后他给病人处理好伤口后,自己因为蛇毒攻心不治身亡。去世后当时的清政府授予“大医精诚”的大匾,此匾于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强行烧毁。刘翁桧去世后,由其子刘新登接管“关刘药铺院”,他和刘翁桧的徒弟程彦卿两人继续维持经营。

刘新登(1884年—1954年),他和程彦卿从业时,每年为当地百姓免费发放中药,以防止瘟疫。直到解放后由于打土豪分田地才强行关门停业。但他不忘教育儿子刘荣轩一定要学习中医,并把中医技术传授给他。

刘荣轩(1924年—1986年),十四岁以前就熟读中医的基础书籍,十六岁通背伤寒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了教育工作。在工作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内经。1963年到南阳医专进修中医。1964年,县卫生局和夏集人民公社为了培养中医人才,特在梅张营村举办“梅张医学班”,学制三年,也是当时唯一一所兴办的集小学、技校和医校为一体的学校,刘荣轩担任总校长。由于他生于中医世家,又在南阳医专进修学习过,所以“梅张医学班”的主要中医教学任务就落在了他的身上。1967年的培训班有126名中医学生毕业,分配在邓州各地治病救人。1975年,他被调到夏集公社王集高中任教。当时高中第十七班是中医班,有他负责教学中医学,共培养出76个中医学生,后有65个从事县、乡、村三级医疗工作。

1981年3月,刘荣轩从教育上正式退休回乡后,在家乡大队支持下,办起了关刘村大队卫生培训班。来自全县上百名爱好中医的有志青年,前来学医。他用五年的时间,把毕生所学的医学知识以熟记熟背的方式传授给这些学生,现在这些学生许多已是城乡医疗工作的主力军。

刘荣轩之子刘续斌生于1964年8月,1981年之前他跟随父亲学习中医,1984年毕业于邓州卫校,1987年6月到北京中医院进修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技术,1999年取得乡村中医主治医师,2005年到河南省人民医院学习疼痛治疗技术,2007年9月至2009年7月在南阳卫校学习,2013年2月,被南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南阳市卫生局、南阳市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授予“南阳市名中医”称号。2016年6 月被国医大师唐祖宣收为弟子,现在夏集街行医。

如今三百多年过去了,“邓州中医为李自成义军治疫的故事”一直流传到至今,并不断激励、影响医圣故里中医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践行“悬壶济世为苍生,妙手回春丹心厚载”的诺言。刘仕寰的后人也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对先祖的“医术医德”不断发扬光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