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三产融合焕发乡村振兴新气象

2021-12-31 18:45:01 作者:马文涛 来源:
分享到:

邓州网讯 我市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因地制宜地探索出符合自身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三产融合”逐渐凸显,焕发出乡村资源前所未有的新气象。我市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验区于2020年9月,被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等七部委列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2021年10月14日,荣获国家生态环境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优化“一产”结构,特色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

2019年7月10日,市委在召开的2019年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思路,市委书记金浩和市长邓俊峰先后多次到三产试验区检查指导工作,推进三产试验区建设。三产工委、发改委等部门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省十四五规划已把邓州列入一二三产融合全域推广。

走在十林镇习营村,仿佛每一条道路、每一处居所、每一个物件都在讲述着乡村变化的故事。

我市在三产实验区建设上,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乡村文化等资源禀赋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大力实施村镇建设、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按照农村三产融合“四化同步”“五位一体”的发展建设模式,进一步繁荣农村、富裕农民、振兴农业。实施引湍(湍河)入库(张岗水库)灌溉5万亩良田,为园区内灌溉和用水提供了便利条件;整治示范园12个村3.2万亩土地,实现了园区内田成方、林成网、沟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格局。

着力引导农民发展特色杂粮、特色水果,实施特色作物产业提升工程,在一产上发展杂交小麦、特色杂粮、猕猴桃等优质林果种植,使得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杂交小麦基地基地自投建以来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每年为周边群众提供了600多人次(其中贫困户200多人次)的打工就业机会;对农业情有独钟的吴杰进驻三产试验区,流转土地1300余亩,聘请专家,精心打造有机猕猴桃种植基地。优良的品种、科学的管理、先进的技术,让吴杰的猕猴桃声名远播,产品供不应求。每年生产猕猴桃200万斤,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销售收入1000余万元。每天固定有60名当地农民上班打工,不光挣钱养家,还能学到猕猴桃种植技术。

我市引进集聚院士级高端人才、推进产学研合作方面走出了新路子,2019年与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建立邓州水产养殖院士工作站,涉水农业研究创新的“试验田”,产学研一体化的“孵化器”。

建成了养殖基地和低温冷藏库,业务范围覆盖南阳、襄阳等周边大中城市,成为该市规模最大的冷链物流企业。同时,他经营水产养殖,莲鱼混养和稻鱼混养,发展采摘体验、特色餐饮等业务,带动周边群众5000余人就业致富,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收入的增加让村民们喜笑颜开。

“ 接下来,我们将着眼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水资源利用规划,依“水”为媒,力促三产融合发展,为现代化农业发展带好头、探好路。”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征说。

推动“二产”升级,以工促农发展格局进一步强化

让商业投资与记忆中的乡土味道相得益彰,便是令人向往的乡村。习营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背后离不开产业支撑。如今,入股的村民即农业集体成员和公司股东既享受着土地流转金收益和股金分红,同时还是公司的员工,每月都可以领取工资,村里的年轻人纷纷选择返乡投入到新兴的乡村产业中。

“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改革举措让我们进入快速发展期,全村集体经济参与度80%,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10年的1680元增加到现在2.7万余元,这些产业寄托着全村人的希望。”习营村党支部书记习海英说道。

我市为支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验区内企业的发展,围绕土地、金融、财政、就业、税收等领域,政府先后出台了《邓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内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邓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邓州市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的通知》《邓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发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带动作用进一步做好促生产稳就业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大力支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建设。

将园区内的企业与群众的利益联结到一起,2021年农业农村局支持河南盛全农牧有限公司实施中小牧场升级改造、粮改饲试点、奶牛核心群组建、新型经营主体带贫等项目以来,已投入资金1180万元。黄志牧业公司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技术支持模式,带动养殖、种植农户、脱困户 20000余户。近年来,通过“合同保底价收购”+“二次分配”、农民参股分红等方式,从龙头企业直接收入中返还农户收益 7000 余万元,占企业盈利的 19.5%。习乡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牵头的猕猴桃产业基地、仲景源公司的艾草基地等均采用群众务工等多种方式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使示范园内的农户人均增收300余元。

围绕龙头企业培育,着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转型升级。盛达智慧农业园、黄志牧业、盛全农牧、建国农副产品等农业项目,我市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9家,规划建立有机生态蔬果、牧业、水产等研发中心,使得特色产业更具凝聚力。同时,打造多业态复合型农业产业示范区,拥有豫西南最专业、最具实力的冷链生鲜物流城黄志牧业公司,自创的邓农模式已经取得了国家专利技术;习乡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的猕猴桃产业基地种植红心、黄心、绿心等优质品种,并筹建猕猴桃果汁加工生产线;仲景源艾业有限公司发展艾绒、艾饼加工生产线,形成了艾草加工、艾茶及艾饼制作及销售的一条龙模式;300亩盛达智慧农业区的6个蔬菜大棚内有机生态种植黄瓜、羊角蜜、小西瓜、贡瓜等,采用传承古法技艺进行石磨香油和黄酒加工,致力打造邓州名优特。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园区可直接安排就业岗位 100 余人,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增添新的力量,大力支持水产养殖龙头企业发展水产生态养殖(种植)小区,采取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实施立体养殖,套养花莲、鲫鱼,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和自然净化。至目前,全镇小龙虾养殖500亩、泥鳅养殖50亩、名贵鱼精养1000亩、传统四大家鱼养殖2000亩,水产养殖面积达3550亩。

在我市三产试验区通过“企业(统筹规划)+合作社(入股经营)+农户(就业分红)”的运行机制,实现一二三产有机联动,引领乡村产业升级换代,不仅有效保障了农户权益,还实现了企业、村组、农民的利益共赢,农村整体经济得到了持续发展。

在黄志牧业务工的郭秀玲幸福地告诉记者:“我以前在外打工,回来后新建了一处住房,现在既能在家门口就业,有很不错的收入,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壮大“三产”规模,农业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发展

走进丹水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只见宽敞的车间里,用真空袋包装的甜玉米穗堆积如山……

“甜玉米又称蔬菜玉米,是普通玉米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变异并经选育而成,蒸食口感柔软细腻,甜粘清香,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主要蔬菜之一。”该公司负责人段玉鹏告诉笔者。

目前,公司产品基地已辐射龙堰、桑庄、刘集等6个乡镇,40多个自然村,带动当地村民种植甜糯玉米面积已达到3000余亩,其中包括20余户脱困户,实现每亩增收1200元;另外为当地脱困户提供长期稳定就业岗位30多个,满足了脱困劳动力就近务工的需求。

“下一步,公司要扩大规模,正在筹划建一个7500平方米的厂房,主要生产酱卤制品、速冻调制品以及熟食加工,销路我已经洽谈好了,届时还能提供100个工作岗位。”谈起下一步的打算,段玉鹏信心满满。

以观光旅游、创意农业、循环经济、智慧农业为主线,发展休闲创意产业区、智慧农业示范区、立体高效农业示范区、农产品加工区、中草药种植示范区、生态经济林果产业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区。以创造崭新三产融合、引领现代农业示范、营造优美田园风光的高标准定位,建成全国闻名、河南典型,以乡建文化为特色的多业态复合型农业产业示范区。

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张村镇、十林镇取土坑及周边区域,示范区将以创造崭新三产融合、引领现代农业示范、营造优美田园风光的高标准定位,通过多方努力,力争把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河南乡村振兴的示范工程、引领工程,成为示范园中的一个明星工程。三产融合区西北部为岗坡地,种植五彩油菜、金谷子等,用五种颜色油菜花打造波浪形带状分布图案;春天形成油菜花海、夏秋花生田、向日葵形成欣欣向荣景观;让游客在阳光下体验农事乐趣,在田园中品味农耕文化;中药材种植示范区占地约700亩,着力打造中药材观光和养生保健体验园、中药材集中供应地,每年可带动本地和外地游客5万人次,增加社会效益1000万元。河南牧原集团投资4000万在村边道路沿线建成“习风垂浪、花田云锦、荷锄农忙”等13个美好生活景点,让人流连忘返。2021年4月成功举办首届油菜花季双周游活动,吸引周边县区120余万群众前来旅游观光,带来经济效益9亿元。

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发展种植、加工及旅游服务,增加劳动就业岗位,园区从开工建设到目前用工量已达到了5000余人次,为附近280名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动了83户脱困户脱贫致富。为周边2个乡镇7个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接近200万元。

企业盛全乳业有限公司与蒙牛集团签订协议,投资5000万元发展奶牛养殖观光项目,奶牛存栏规模1500头,现存栏600多头。除奶牛养殖区外,公司还建有旅游观光区及亲子互动区,均已投入运营。

来到旅游观光研学区,其内设有游客中心、研学教室、模拟挤奶区、鲜奶加工区、餐厅、宾馆以及游玩项目体验等。“我们旨在聚焦‘绿色、生态、人文’三大消费者情感共鸣的标签,将牧场生产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目标打造一个集奶牛文化、农耕文化、亲子休闲、观光游览、户外运动、餐饮娱乐、研学教育等趣味旅游动线与生态自然相结合的牧业休闲观光综合体。”付毕翠说。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将抢抓乡村振兴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坚持重点突破,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邓州新样板’。相信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将实现‘三产融合’,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市发改委主任胡国歌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