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网讯 眼下,玉米、花生、高粱已进入收获季节,我市各乡村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农作物收获之后,田地里散落的秸秆包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以前玉米收获后,秸秆一把火烧掉,虽说省力了,但污染了环境,还容易引起火灾。”腰店镇赵楼村村民说,现在玉米收获后,河南首邑农业把秸秆回收,不仅增加了收入,还让我们省事省力又省心。
今日邓州在位于腰店镇的河南首邑农业看到,工作人员通过铡草粉碎、机器打捆、包膜等工作环节,就加工出了一个个圆柱体的白色青贮饲料包,一台装载机把青贮包运送到放置点码放整齐,昔日无用的秸秆正在这里实现华丽转身。
“在玉米和高粱收获后,我们利用青饲料收获机换装捡拾割台,捡拾切割玉米、高粱等持绿性较好的秸秆,然后用裹包机裹包发酵改善秸秆的适口性,增加了动物的采食量。”河南首邑农业负责人介绍,公司每年在夏秋作物收获后利用高密度打捆机捡拾打捆小麦、玉米、高粱秸秆8万余吨,其中4万吨远销云南、贵州、四川,广东、福建等饲草匮乏的省份,4万吨用于生物质电厂集中燃烧发电。
“此举不仅减轻了秸秆禁烧的压力,还带动本地众多企业、合作社都积极投身于秸秆饲料化、能源化的利用,起到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耕地面积253万亩,是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也是农作物秸秆资源大市,主要农作物秸秆总产生量在250万吨以上,可收集资源量达200万吨。
农作物丰收后留下的秸秆如何处理,成为不少群众头疼的问题。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将秸秆综合利用作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来抓。坚持源头治理、堵疏结合、以疏为主,由过去仅用作农村生活能源和牲畜饲料为主,现在已形成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五化并举”、协调推进的综合利用格局。
为改变群众的陈旧观念,我市在抓秸秆焚烧的同时,把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多层次多角度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宣传活动,帮助农民算好秸秆禁烧的成本账、增收账和生态账。市农业农村部门通过召开现场会、演示会,广泛宣传秸秆推广还田、秸秆青贮等利用技术,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扶持政策和利用典型,既教育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又调动各级市场主体利用秸秆的积极性,营造了秸秆“点草成金”的浓厚氛围。
在三夏、三秋之际,我市对农机手、畜禽养殖户进行机械使用操作、维修保养、安全知识、秸秆青贮技术及有关技术规范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同时,组织农机企业及农机部门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做好维修服务,确保农业机械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农业生产。
我市要求农机实现还田作业,收割机进田作业必须加装切拋装置,为秸秆还田创造条件。市农机部门对秸秆捡拾压捆机和秸秆粉碎还田机进行补贴,有力推进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结合我市种植业、养殖业的现状和特点,以及秸秆资源的数量、品种,优先推进产生量大的小麦、玉米、花生秸秆利用,依托养殖规模优势,大力推进饲料化利用,扩大草食性动物养殖业,推广秸秆青贮、氨化等处理技术,有效提高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和转化率。
通过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大力支持秸秆收储利用企业,整合资源、集成力量,引进秸秆利用先进技术,加强示范带动,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模式,以点带面,系统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水平。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以市场为基础、政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广泛参与的长效机制,全市秸秆收储能力稳步提高。
目前,全市已拥有各类打捆机千余台,初步形成了农作物秸杆“捡拾一打捆一收购一存库一供应一利用”的收集利用链条,建立了“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化收储组织辐射、饲料化利用为主、能源化利用辅助、培育产业推动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的秸杆收储利用新模式,为河南盛全农牧有限公司等100多家大中型养殖企业供应秸秆饲料和青贮饲料,饲料化利用秸秆60万吨,为大唐邓州生物质能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提供秸秆燃料20万吨,进一步提高了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优化了秸秆利用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