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医保规定疾病住院条件的参保患者,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时,持社会保障卡(参保证)、有效身份证件和扶贫部门出具的贫困证明或民政部门出具的低保、特困等相关证明(证件)办理入院手续,签订“先诊疗后付费”协议后,无须交纳住院押金,直接住院治疗。患者在出院时,按规定应由基本医保基金、大病保险资金、大病补充保险资金、医保救助工程资金和医疗救助基金支付的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垫付,患者结清个人应承担的费用后,医疗机构及时归还患者提交的相关证件。对住院时间较长、医疗费用较高的参保患者,定点医疗机构可根据个人应承担费用情况,自行制定分阶段付费具体办法,以防止垫付费用过多,影响正常工作运转。
规范的村级档案及乡级档案中主要包含哪些资料?
村级档案:分为一户一档和村集体档案两部分。一户一档按照“125”整理:“1”是指一份贫困户申请书,由贫困户本人填写,如果本人不会填写找人代写的,要按手印确认;“2”是指两张登记表,即《精准识别入户普查表》和《贫困户信息采集表》;“5”是指贫困户家里的5张明白卡。村集体档案按照“723”进行整理:“7”是指村情概况、规划计划、工作记录、公示公告、审核批复、表格信息、帮扶项目7大类内容;“23”是指村级脱贫规划、贫困户年度脱贫计划等22项内容,以及市要求的村级脱贫责任组资料。乡级档案按照“522”进行整理:“5”是指上级文件,规划计划,乡级工作措施,脱贫攻坚大事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相关材料5大类内容;“22”是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类的22项表格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