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党刊引领我成长

2018-09-13 09:03:53 作者:丁自力 来源:邓州网
分享到:

与党报的邂逅与结缘,给我的人生带来了重大转折,我对她的感情刻骨铭心。

2000年,我从部队转业回到了家乡邓州市。经过近两年的期盼,我终于等到了上班的通知。可当我得知是到一个不太大的医院里守大门、看车子、打扫卫生时,我感到非常意外。当兵13年,我曾两次立功、多次受奖,是从后勤机关一个不错的岗位上转业的。门卫的工作,使我卑微得有些困窘;每月395元的工资收入,使我贫穷得有些寒酸。想努力改变现实,却无大的改观。很长一段时间,我精神沮丧,寝食难安。

2002年春,身体一向健康的母亲,突然在老家病倒。得知母亲不愿治病是怕花钱给儿女们增添负担时,我热泪盈眶,再次被高尚、博大的母爱深深感动,含泪写下了一篇殷切希望母亲康乐的文章。没想到,文章在《邓州消息》(当时的邓州市委机关报)四版头题予以刊登。

处女作的发表极大地激发了我对写作的兴趣,像迷失在茫茫海洋中的小舟,突然看到了希望的灯塔,我重新点燃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工作之余,我将时间全部用来读书和写作,把所思所想记下来,把所爱所憎吐出来。我充分利用门卫室收发报纸“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每天的报纸“先睹为快”。慢慢地,我学会了针对一些征文栏目,结合自身的实际写一些言论稿。2002年7月8日,《南阳日报》第一次刊登了我的稿件。之后,一些行业报刊也陆续刊发了我的稿件。

2004年9月10日,在门卫室值班的我收到邮递员送来的报刊后,又和往常一样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当我阅读《河南日报》时,看到上面的一篇文章很熟悉,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就认真地看起来了。读到最后,我激动万分,竟然看到了自己的名字。这篇文章后来荣获《河南日报》征文三等奖,更坚定了我写作的信心和勇气。接着,我又连续在报刊上发表了些“豆腐块”。正是靠着这几篇“豆腐块”,我由邓州市卫生局下属单位门卫室调入局办公室。从那以后,在领导和“笔杆子”们的帮助和指点下,再加上自己的潜心学习努力,我又陆陆续续地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稍稍能够“对得起读者”的文章。

2005年9月1日,正在吃早饭的我,突然接到了时任市卫生局办公室主任丁亚军的电话。他开口就问:“你往《人民日报》投稿了?”我说:“是啊!”他一听高兴地说:“上了!”听到这个喜讯,我真有范进中举的感觉。几年来,孤灯下的苦读、夜不能寐的苦思冥想、节假日思索谋篇、加班写稿的辛苦劳作等等,被“上了”冲得烟消云散。特别是看到编辑老师给文章加了导语、点评和插图,更加倍感编辑老师们扶持、提携基层通讯员的良好职业操守。

在党报编辑老师们的关爱、引领下,我在写稿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成长。新闻写作是“七分看问题,三分写稿件”。通过写稿,提高了我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养成了对待工作上的每一件事情都能像写稿一样认真思考的习惯。另外,看到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被报道出来,大家都会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无形中调动了工作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写作需要有一定的洞察力和文字功底,这就逼着我在工作中多学习、勤思考、常实践。长期的积累和修为,使我的文化素养和个人内涵不断得到提升,我的人生也借着党报党刊这个平台焕发了异彩。

从“门卫”到管理岗位,是党报党刊引领我一路成长!

(作者单位:市中医药管理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