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人民日报》的不解之缘

2018-06-11 20:52:39 作者:王中献 来源:邓州网
分享到:
      最美人间四月天。望着一树一树的繁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步一步实现梦想的过程,想起了和《人民日报》的不解之缘。

      1995年9月,大学毕业的我回到家乡,在一所偏僻的乡村中学任教。喜欢写作的我在工作之余笔耕不辍,也时常有“豆腐块”见报。那时的我开始做起了“记者梦”,也梦想着有一天文章能够登上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每天阅读《人民日报》等报刊,成了我的“必修课”。

      时间转瞬过去了十多年,梦想虽然遥遥无期,可我始终没有放弃,坚持向《人民日报》等报刊投稿。2010年4月6日,像往常一样,下午放学之后我又打开了人民网,开始阅读《人民日报》电子版。在“读者来信”版,我惊喜地发现了自己的文章《我的“零碳”之旅》。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再三进行确认。确信无疑之后,我飞奔着下楼,大声向妻子报喜:“我的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了!”

      第二天,我意外地接到了时任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许光选老师的电话,说看到了我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文章,鼓励我好好写作。文章登上了党中央机关报,还得到了市里主管新闻领导的肯定,我激动不已,写作热情空前高涨。这一年,我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50余篇。这在以前是根本不敢想象的。

      2011年11月7日,市里召开庆祝第十二个记者节座谈会,我作为基层通讯员代表发言。发表100多篇文章,仅在《人民日报》上就发表了6篇文章,市领导对我在基层取得的成绩啧啧称赞。当年11月17日,经过组织考核,我被抽调到市委宣传部从事新闻报道工作。

      为了胜任新的工作,我继续把《人民日报》当作自己的老师,天天学习“请教”。很快,我的工作便有了很大起色。这时,我又有了新的梦想,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一篇新闻稿件。我更加勤奋地阅读着《人民日报》,不断地积蓄着力量。

      2014年8月,《人民日报》开设“点赞中国”栏目,面向社会征稿。我认真地搜寻着身边的正能量。没过多久,我发现机会来了。9月8日是中秋节,邓州市“爱心粥铺”开业一周年,我早早地赶去进行采访。为环卫工、残疾人、流浪者、留守老人和儿童等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早餐;救助“三贫一残”人员500多人,发放爱心善款20多万元……采访过程中,我被“爱心粥铺”团队的善行义举深深感动了。

      当天下午,我加班加点写完稿件后,马上发送到“点赞中国”邮箱。9月12日,我采写的稿件《河南邓州有这样一群志愿者:“爱心粥铺”集结爱心》赫然刊登在《人民日报》4版头条。我惊喜万分。经过报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支持“爱心粥铺”,“爱心粥铺”不断发展壮大,在城乡开起了6家“连锁店”。

      2015年1月1日,市委机关报《今日邓州》创刊,我有幸成为首批编辑记者,终于圆了自己多年前的梦想。当记者驾轻就熟,可当编辑没有办报经验怎么办?我首先想到的还是《人民日报》。版式设计、字体选择、栏目设置等,我都能从中找到答案。在《人民日报》的“指导”下,我再次胜任了自己的工作。

      时至今日,我已在《人民日报》“读者来信”“新兴媒体”“评论”“要闻”“文教周刊”等版面发表稿件19篇。其中,2011年5月24日和2012年7月24日,还放了两个“双响炮”(在同一期报刊上发表两篇文章)。

       今年元月份,在全市新闻通讯员培训班上,我和大家分享了自己与《人民日报》的故事。学员们在惊叹的同时,觉得《人民日报》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非常接地气的,他们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的梦想也开始萌芽。

     《人民日报》,与您同行,一切皆有可能,一路梦想花开!我与您的情缘也将一直延续下去。

(作者单位:市委宣传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