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谋发展 协力谱新篇――京邓教育对口协作侧记

2018-06-11 20:42:18 作者:高 爽 王延丽 来源:邓州网
分享到:
      一泓丹江水让北京、邓州两个相隔千里的城市把手紧握在了一起。2014年以来,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在京豫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在北京西城区的大力支持下,我市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谱写出了文明和谐的现代教育新篇章。

      学校共建成果突出

      近日,记者在北京路学校建设工地看到,一座座高架塔吊在空中挥舞铁臂,一辆辆工程车在工地来回穿梭,工人们在脚手架上挥汗忙碌,施工现场一片火热的建设场景。据项目施工方负责人介绍,目前该项目主体已基本完工,今年秋期将开始招生。

      据了解,北京路学校项目总投资1.2亿元,其中北京市西城区捐资2000万元。项目占地面积96.16亩,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办学规模为10轨90班(小学60班,初中30班),可增加学位近5000个。学校建成后,将作为与北京西城区对口协作的窗口和基地,对全市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充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凡的意义。

      除此之外,2015年6月,我市建设城区四小北校区,其中北京市西城区援助资金550万元,2016年8月学校竣工交付使用;2015年10月,我市建设思源学校,西城区援助资金335万元,学校于2016年9月竣工交付使用。西城区的援建极大地改善了我市办学条件,有效缓解了“大班额”问题,为我市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教师培训扎实开展

      2015年以来,根据省教育厅统一安排,我市选出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以及骨干教师共81人,分5批先后奔赴北京部分学校和北师大、首师大进行培训。2017年12月,我市组织城区中小学校长一行36人到西城区德胜街道参观学习。市城区四小学区校长陈彦伟说:“看了德胜街道学校的规范管理和对学生课后的辅导,我收获很多,对于组织学校社团活动,解决学生课后在校服务等问题帮助很大。”

      今年5月,市教体局党组成员段志伟结束了在西城区教委民教科挂职学习锻炼,他深有体会地说:“这次学习挂职,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实践经验,我会把在北京学到的新思想、新理念逐步渗透到工作中,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2016年11月和2017年9月,北京教育专家团先后两次到我市开展对口协作,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刘莹等共计15人到我市,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市教师做了培训指导,我市2000余名教师参加了培训活动,大家纷纷表示取到了“真经”,受益匪浅。

      教育协作成为常态

      为促进市教体局与北京市西城区教委的交流合作,我市多次与西城区教委对接,就教育资源、教育质量、教育素质等方面进行沟通,寻求教育对口协作。几经磋商,今年1月16日,市教体局与北京市西城区教委签订了教育交流合作协议。

      协议约定,我市每年将派出40名校长和教师到西城区学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跟岗学习。西城区每年也将组织校长、专家、名师,定期到我市作专题报告、上示范课,传播先进的管理经验、教育理念和方法。同时西城区教育研修网将对我市教师开放,我市教师可以直接登录西城区教育研修网,第一时间获得北京的教改成果。此外,北京市一六一中学附属小学、北京市十三中分别与我市城区四小、北京路学校建立帮扶对子,开展手拉手活动,相互交流学习。

      4年来,通过帮扶结对,我市教育水平、队伍建设得到了全面发展,教育观念实现了大变革。我市骨干教师、校长、教育干部共计118人到北京学习提升、参观考察、挂职锻炼,体验学习了教育教学新方法、新技能和新技术,提升了工作能力和水平。

      “兴教育人,奠基未来,办好教育我们责任重大,义不容辞,希望可以多学习西城区的先进教育经验和理念,加快我市教育发展。”市教体局局长李莉说。

      京邓两地携手同行

      共饮一江水,亲如一家人。一渠丹江水让京邓两地有幸结缘。2014年7月3日,北京市副市长、原西城区委书记王宁到我市调研重点协作领域;同年8月13日,我市教体局到西城区教委,开展教育对口协作工作;2014年11月15日,西城区区长王少峰与邓州市签订了《北京市西城区、河南省邓州市对口协作框架协议》,提出了加强教育对口协作等措施,为京邓教育协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京西城区为我市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两地携手同行,我市教育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对照新时期党对教育提出的目标任务,京邓两地必定会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不断推动两地协作向纵深发展,奋力将我市建设成新时代丹江口库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教育高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