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寨村特殊的地理位置,让依河居住的老党员王玉生记忆犹新:“小时候,赵河的河水清澈见底,捧起就能喝,小伙伴们在河床里捉鱼戏水。那场景,多少年已经没有看到过了。”
王玉生说的是实话。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难道真的要以牺牲环境做代价?就这一点而言,所有临河村庄的村民,都深受过河水被污染之害。
“绿水青山确实是金山银山。”王际银说,“上游的造纸厂、制药厂把污水排放到河里,河水浑黄,气味刺鼻,灌溉庄稼秧苗也会被浇死。2009年,半河桥修好后,村民去河东岸干农活,泡沫在流动的河水上翻滚,几个村民喊着桥跑了,掉进河水里。”
如今,人们环保意识在增强,各级党委、政府环境污染防治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上游的纸厂、制药厂或转型或被强制关闭,但后寨村的地下水被严重污染,解决村民饮水问题迫在眉睫。
“王书记不知来我家多少次,把手压井压出的水,放在桶里、盆里,装进瓶子,闻了尝,尝了闻,不断摇头。”王玉生说。
王玉生不知道的是,王际银何止是去了他一家,全村有手压井的户,王际银几乎都走遍了,先是把刚刚压出的水放在水桶里澄清,然后倒入盆中再澄,闻气味,尝水味。最后,用矿泉水瓶分别装上刚刚压出的井水和澄清后的井水,送往有关部门化验。
从2009年到2010年,近两年的时间里,王际银为解决全村人饮水问题,争取饮水项目和资金,他自己都记不清往市里跑了多少趟。
2010年年底,王际银的艰辛得到了回报,后寨村饮水工程资金得以落实,一眼203米的深水井完工;2011年,2万余米的地下管道通村入户,13个村民小组,家家用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总耗资180万(含入户费)的自来水厂投入运营,全村村民彻底告别了肩挑、手提饮用水的历史。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45年里,王际银正是在村党支部书记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成为群众口口相传的“好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