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新芳是杏山旅游管理区乔营村人,不惑之年的他选择返乡创业,在自己的家乡创办了天桓种植合作社。他依靠着自己的辛勤努力,不仅让贫困群众有了收入,还建成了该区的产业扶贫基地。
4月20日上午9点多,记者驱车来到了肖新芳的合作社,见到他时,他正在产业园里和合作社的成员们讨论核桃种植技术。
从核桃采摘园出来,肖新芳和记者谈起了创办合作社的初衷,“2014年之前,我一直在上海做化工方面的工作,回乡探亲时感受到了村子的闭塞、贫困。自己本来就是个农村娃,为什么不回来建个规模化的种植基地带着乡亲们一同致富呢!”
“我媳妇是残疾人,父亲又常年卧病在床,我也不能出去打工,家里离不开我,农忙的时候,新芳让我去合作社里帮忙除除草、摘摘果,活也不重,一天能挣70元,家里也能照顾着。”乔营村的贫困户肖五富很是感激。
天桓种植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员工30人,是一家集种植养殖及林下经济为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农业合作社。现已流转土地500亩,种植核桃300亩、桃树200亩,建有标准化养殖场4500平方米,养殖波尔山羊400只、肉牛50头。除了吸纳贫困户在这里上班外,目前,合作社还吸纳了48户贫困户入股分红,成为杏山旅游管理区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典型代表。
而创办合作社,带领更多的乡亲一起在家门口把钱挣,过上宽裕的生活,也是肖新芳当初创办合作社的最大动力。
为了把合作社做大做强,肖新芳下了很多功夫。他意识到,自己的合作社有种植业,养殖业,走种养一体的生态循环经济模式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思路。
“去年我那十几亩的秸秆可把我愁死了,听说天桓种植合作社回收秸秆,我拉了二三十车秸秆,卖了1700多块钱,这可把我给乐坏了,秸秆问题解决了,还意外收入一笔钱。”乔营村的贫困户韩红涛笑得合不拢嘴。
合作社的工人告诉记者:“我们把秸秆回收过来做饲料,牛粪又用来给树木施肥,树下又种草喂牛,采用这种种养结合的循环经济模式,就是为了打造纯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
看到在自己合作社里工作的乡亲们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肖新芳干劲更大了。“我每天早上6点起床,把当天需要做的事情安排好,然后就去园区转一圈,所有时间都花在这上面了,现在我就想着,自己踏踏实实发展,带领乡亲致富,扶贫路上我也要添一份力!”肖新芳指着还未挂果的核桃树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放眼望去,笔直的村路两边是优质核桃种植园、桃树种植园和标准化的养殖场。
“肖新芳样样都干得很出色,他不仅自己跟着区农业中心踏踏实实学技术,还不忘给其他农民传授技术、经验,帮助带动了很多村里的贫困户。”杏山旅游管理区党工委书记杨旭这样评价肖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