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不全的全家福
本报记者 林 莹
从我记事起,家里几乎每年都要照一张全家福,但是没有一张是全的,这样的遗憾每一年都还在重复着。
爷爷奶奶一共5个儿子1个女儿,如今已四世同堂,全家上下30几口人,以至于每次搬家都会在那一带非常出名。只要问,就那家可多人的老林家,那一带没有不知道的。我一直特别不理解别人口中兄弟不说话、生气、老死不相往来的事。从小不论逢年过节,还是周末大家没事的都去爷爷奶奶家吃饭,这一传统至今还是这样。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直到现在已结婚生子,有事没事都想去爷爷奶奶那儿坐坐,跟也去蹭饭的叔叔婶婶们唠上几句。工作,生活,笑话,唠的内容五花八门。上一句在说我最近怎么没写稿子,下一句就唠到国家大事,在这样轻松的调侃里,既鞭策自己又放松心情。
每年初一吃完早饭全家都有一件大事,就是拜年。我哥领着我们兄妹几人摆好凳子,铺好跪垫,招呼爷爷奶奶上坐,从大伯大娘开始轮流给爷爷奶奶磕头。一直到现在父辈们已经当上爷爷了,跪下起来已经不方便了,这个传统依然在继续着。每次爷奶说不磕了不磕了,大伯都会说,一年就这一次,得磕。当然我们磕的就更多了,爷奶磕完还有大伯大娘,爹妈,叔婶,场面颇为壮观,有邻居路过看见都会特别好奇地看了又看。大学刚毕业那年,我在外地工作,那一年春节我没有回家,大年初一我隔着电话跪在地上一个一个地磕着,一边磕一边哭着对电话那头的三叔说,三叔你可给他们说,我的头都磕了。三妹听见在电话那头说,姐,你好好的,我替你磕。也是那一年我突然不想在外地工作了,年后便义无反顾地辞职回家,多少的诱惑都比不上家人用心准备的那一桌饭菜,多少的金钱都抵不过用一个实实在在的响头感谢爷奶、父辈们的付出和爱。
过年的第二件大事就是照相,我说了,至今没有全过。最初容易缺席的是那时候还在部队工作的大伯、四叔和我哥。后来他们转业回了地方,缺席的人成了在邮政储蓄上班的嫂子,成了年初一还得回村里值班的父亲,成了在卫生系统值班的大大、哥,成了回地方也得值班的四叔,成了远在大西洋彼岸留美读博的堂哥……虽然遗憾每年都在,我却特别骄傲,我的家人们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付出着奉献着,做着最普通的事,成全着千千万万团圆的人们。
每一张不全的全家福都是遗憾也是骄傲,记录着我们的团圆,也记录着我们的奉献。
我家是“书香门第”
本报通讯员 关 阳
我的老家在农村,我的家人和农村人一样养牛、种田,但是,我家有一个很好的家风,就是有爱读书的传统。我家里有好多书籍,我在小学时都能看到《岳飞传》《安徒生童话》等优秀书籍,而且父亲还教我练过书法,村里人都称我家是“书香门第”。
从我爷爷时起,都以读书上学为荣。我父亲很争气,在六十年代能考到县里二中。自此我薪火相传,始终以读书上学为最大的事情。我和妹妹都很争气,现在都学业有成,工作出色,成为家乡人心中的“明星”。对于下一代,我们也秉承诗书传家的传统,继续培养他们,让他们从小爱读书爱学习,长大后能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读书,读有用的书,有益的书,对人们的教化作用是无限的。特别是自小爱读书,自然也会爱学习,成绩就会优秀,长大后人品、性格也都会优秀,就能成为工作事业中的佼佼者。同时,多读书的孩子,自小立志,更能明白献身国家的道理,更有可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人才。因此,我想,应该号召更多的家庭重视读书,特别是农村家庭,更是应培养孩子多读书、读好书。
愚昧,是贫困的根源。农村贫家多,更多的原因是因为愚昧。只要多读书,使人聪明智慧起来,才能摆脱愚昧的状态,才能根治贫困。当前,我们国家在大力扶贫,我想扶贫最重要的是扶智。只有贫困家庭教育有保障,让孩子受到好的教育,读更多的书,才能以后有出路,方能变成精神和物质都富有的人,才能彻底远离愚昧和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