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网讯(记者 王 璐)1月15日,天寒地冻,记者走进位于都司镇康庄村的中宇鲜切花种植农业合作社的温室大棚里,眼前呈现的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姹紫嫣红的“花海”颇为壮观;花的清香阵阵袭来,沁人心脾。工人们有条不紊地采摘着一株株黄的、粉的、红的鲜花,或装袋、或扎捆装车。
“咱家‘温室花朵’迎来了丰收的好年景,目前已经进账10余万元,一亩鲜花大棚要顶上20亩粮田的收成!”基地负责人康风臣忙得满头大汗,高兴地说。
今年42岁的康风臣是合作社的创始人,黝黑的皮肤,中等身材,皲裂的双手是他常年忙碌于鲜花种植的象征。
2008年,康风臣带着妻子熊桂容在上海郊区种植花卉,但是地租太贵,利润越来越低。2011年,康风臣决定回老家都司镇康庄村发展,在该镇党委、政府和村委会的支持下,他以每亩地6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13亩,建成22个大棚,在康庄村成立了邓州市中宇鲜切花种植农业合作社。发展种植菊花、扶郎花(又名非洲菊)、香雪兰等易销的产品。
“温室大棚种植技术非常关键,就像香雪兰,这个花可是非常‘娇气’,冬天怕冷,夏天怕热,低于18℃会推迟花期,温度过高又会提早花期,所以一定要掌握好花儿的各个方面问题。”谈起花卉种植,康风臣说得头头是道。
花儿长得好,就要考虑销路的问题,这几年,康风臣不断地来往上海、郑州等地推销自家的“温室花朵”。截至目前,他精心培育的香雪兰、扶郎花已经是我市及周边县市的抢手货。去年,他共种植22个大棚的鲜花,年收入达30万元左右,吸引了附近多家种植户前来学习经验。
“中宇鲜切花交流群”是康风臣用手机建立的微信群,他说:“现在我也不用天天送货,客户只要在群里说一下,我这边配好产品通过快递或者其他交通运输方式送去,并用支付宝或者微信付款,这样大家都方便。”
“从合作社成立以来,我一直在这里务工,离家近,送完孙子上学,就来干活。”来自隔壁王庄村的岁秀娥告诉记者。今年60多岁的岁秀娥,由于家里有病人要照顾,还要带孙子,忙完家里事就过来干活,一天能挣50块钱。像岁秀娥这种情况的,在合作社里还有十几个,她们在照顾家庭之余,来合作社务工。
“本来就是农民的儿女,要想方设法让土地‘生金’,更何况我们是带着技术回来的,现在想想,这条路还是走对了。”说起刚回乡创业时的情形,康风臣微笑着说道,“目前鲜花的种植发展已走向成熟,我也开始尝试种植蔬菜,下一步准备扩大种植规模,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的乡亲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