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将“四个伟大”作为一个完整体系来阐述,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一个重大亮点,也是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四个伟大”明确了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大格局、大战略、大逻辑,“四个伟大”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全局工作的总框架、谋划事业的总坐标、推进工作的总抓手。
所谓“四个伟大”,即伟大梦想、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斗争。伟大梦想是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伟大梦想归根到底还是人民的梦,因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伟大事业是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人间正道,是时代伟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总体方略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系统性地提出了引领当代中国发展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丰富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体系和内容,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正确方向、科学指导、根本保障和精神力量。
伟大工程是基石,是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的一系列新举措。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被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反复证明的道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推进“四个伟大”必须强化伟大工程这个根本性政治保障,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伟大斗争是精神,就是要勇于面对各种挑战、勇于处理各种矛盾、勇于解决各种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发扬斗争精神,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全党同志,要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敢于斗争首先要有立场、有胆识、有担当,善于斗争要懂哲学、懂艺术、懂技巧。全党要强化斗争意识、鼓足斗争勇气、把握斗争规律、讲究斗争艺术、提高斗争本领,始终保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敢于担当、勇于碰硬,不在原则面前让步,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不在阻力面前退缩,坚决摒弃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夺取伟大斗争的胜利。
“四个伟大”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纵贯始终、指向鲜明,既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也有深邃的时代价值。从历史维度看,“四个伟大”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史事件的传承和深化;从理论维度看,“四个伟大”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从时间维度看,“四个伟大”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方略的集中宣誓。
“四个伟大”不仅各有其独特内涵,而且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是一项系统工程。伟大的使命感产生伟大的梦想,伟大的梦想呼唤伟大的事业,伟大的工程保障伟大的事业,伟大的工程离不开伟大的斗争,这“四个伟大”构成了当代中国最具时代特色的伟大实践。我们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们要紧紧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伟大愿景,坚定不移地继续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