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城市“颜值”不断提升

2017-10-19 10:36:37 作者:王崇顺 来源:
分享到:
        邓州网讯(记者 王崇顺)平坦整洁的城市道路,焕然一新的隔离护栏,科学合理的路口渠化改造,一条条被打通的“断头路”,大东关“马路市场”从脏乱差实现双向六车道的华丽“蝶变”……如今,漫步在邓州城区,一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颜值”不断提升的新城市形象,逐渐呈现在市民眼前。人们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城市变美了、变靓了,变得越来越有看相了。

        今年以来,我市乘着被确定为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试点市的东风,按照省委、省政府制定的目标任务,鼓足干劲,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逐步完善城市公共配套设施,着力在拓宽城市道路路网密度、提升城市供水供气质量、加强道路管护、实施光亮工程、老城区提质挖潜等方面强力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完善城市路网 提升通达能力

        10月15日上午,天空飘着细雨。记者在人民西路看到,工人们正冒雨对道路两侧的人行道铺设生态砖;不远处,强弱电入地施工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该工程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10月底将完成施工;南阁路(三贤路—文化路)、交通路(新华路—南一环)升级改造工程年底前可完成施工。

        “今年以来,我们会同城区三个街道和相关单位,协调解决施工障碍,打通了多条‘断头路’。”市住建局局长杜新占介绍,“工业南路(人民路—南一环)、新华东路(育才幼儿园西550米)、永丰路等‘断头路’已先后通车,北京大道南延工程已进入人行道施工阶段,预计10月底可完工。穰城南路、南阁东路等工程已完成前期立项、图纸设计、投资预算、财政评审等工作,待拆迁补偿安置任务完成后即可开工建设。”
此外,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我市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已完工通车25条,28条道路正在施工,还有18条目前正在积极筹备。

        管网升级改造 惠及市民群众

        目前,市一水厂管网配套已完成19公里,日供水能力达2.5万吨;三水厂厂区建设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配套管网11公里,预计11月底前即可完成厂区土建工程;完成湍滨南路、雷锋路、铁西三村、印刷厂、星光厂等居民小区管网配套31.37公里;全市共关停自备井102眼,其余正在沟通协调。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已完工,处理水排放标准由1级B提升至1级A,日处理污水量达3万吨;二污厂10月底前即可报省厅验收投用;彭桥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15公里,目前已完成10公里铺设任务。

        此外,城区雨污改造升级工程也在同步进行。目前已完成人民中路、交通路、工业南路、永丰路、南阁西路及32条背街小巷改造任务,改造污水管网26.8公里。城乡供气供热工程,目前已完成穰东、白牛、张楼以及新华路、南一环等处管网铺设43公里,发展城区小区居民用户5122户,工商业用户42户;完成城区一初中、六高中、思源学校等供热管网5公里,实现供热面积9.4万平方米。

        加强管理养护 提高建管水平

        今年以来,共修补新华路、南二环等破损沥青路面2.2万平方米,清淤雨水井4000余眼,对一孔桥、南二环铁路桥地下排水系统进行改造,有效缓解了汛期积水问题;完成了文化路西侧、新华东路路灯基座安装,22条背街小巷照明设施已完成招投标任务。

        在道路交通类项目建设中,我市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采用透水沥青、透水生态砖铺装,道路绿化带采用下沉式绿地、植草沟等;建筑小区类项目建设采用下凹式绿地,公共停车场采用植草砖铺装,对部分新建小区屋顶进行绿化。

        记者注意到,为解决资金难题,我市通过多个渠道,采取多种模式与社会资本投资方进行合作。目前已与中国恒天、香港俊安、中原康达、华宝都鼎(上海)融资租赁等公司拟定了相关投资合作框架协议,重点在城市旅游开发、棚户区改造、垃圾综合处理、河道治理、“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