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剧之花永留芳――访市张新芳曲剧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新芳曲剧团团长方素珍

2017-10-17 13:59:03 作者:郑 雪 来源:
分享到:

□本网记者 郑 雪

    9月8日,南阳市人民会场灯火通明、座无虚席,舞台上戏曲名家名段轮番上演,舞台下评委们一丝不苟打分,现场观众如痴如醉,第十届河南省“红梅”杯戏曲大赛正在这里如火如荼地进行。当日晚,大赛颁奖晚会隆重举行,我市张新芳曲剧团演员刘宏许、李改琴分别喜获演唱组金奖。

    近日,正在为“舞台艺术送农民”演出忙碌的市张新芳曲剧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新芳曲剧团团长方素珍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打小我受我父亲的影响就爱听戏、看戏,我们姊妹5个人,哥哥姐姐都是戏曲演员,从小我就跟着他们天南海北地串戏班子。”性格直爽的方素珍提起小时候的事,打开了话匣子。

    1968年,方素珍出身于襄城县一个梨园世家,10岁进入戏校学习基本功。13岁开始进入正式的戏曲团体,跟着父亲唱大戏。1982年,14岁的方素珍在漯河豫剧团跟着著名表演艺术家安金凤老师学艺。1984年,方素珍考到平顶山市曲剧团,她天资聪明,虚心好学,频频在大戏中崭露头角。

    1993年,方素珍参加河南省首届曲剧大赛,被张新芳老师一眼看中,成了张新芳老师的弟子。

    “张老师当时对我们团的领导说,‘小方是个很好的苗子,我很喜欢她,要好好培养。如果她能看得上我这个老师,我愿意好好教她!’当时我欣喜若狂,能与张老师结下师徒之缘,是我做梦都不敢想的。”提起当年和张新芳老师结识的过程,方素珍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2005年,是方素珍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她以一出《王宝钏》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曲剧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梅花奖的女演员。“赛前张老师对我鼓励、加油,费了很多心。”方素珍言语中充满了感激,“得奖后张老师说,她因为年龄的原因,没有机会拿梅花奖,愿望都在我身上实现了,弥补了她的遗憾。”

    此次获奖推开了方素珍戏曲事业的大门。2005年,她调入河南省曲剧团;2006年,她被评为全国曲剧大赛“十大名旦”榜首。

    在四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她勤奋地磨砺自己,执着地追求着戏剧事业,“天道酬勤”使她取得了一个个骄人的成绩:中国国花杯金奖“榜首”、第十届香玉杯“榜首”、河南省第二届红梅杯“榜首”、第八届河南省戏曲大赛金奖“榜首”……

    方素珍在多部剧中任主要角色,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性格各异的艺术形象,在广大观众中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她的代表剧目《王宝钏》《秦香莲》《陈三两》等达40多部。

    “她是标准的戏剧多面手,曲剧、豫剧、歌曲样样唱得好,这除了与其天赋密不可分外,更多地源于勤奋好学。”这是业内人士对方素珍的一致评价。

    “我是她多年的戏迷,她上台刚一打腔就赢得雷鸣般的掌声,结束时观众不让她下台,非再加唱两段后才肯罢休。整场演出下来,掌声达几十次。”这是方素珍的老戏迷对她的评价。

    今年1月10日,我市张新芳曲剧艺术研究院、张新芳曲剧团成立仪式在市人民影院隆重举行,方素珍分别担任院长、团长。

    “曲剧团成立后的第三天,我们就去外地进行了一个月60场的不间断演出,之后在市人民公园也举办了义演活动,目前已演出100多场。最近我们一直在排练《陈三两》和《庞三春》两个节目,近期会去河南省人民大会堂参加演出,并参加11月份的深圳艺术节。明年,我们计划以邓州本地特色故事为题材,排一场高品质的大戏……”

    “我非常感激老师,她把张派绝技毫不保留地教给了我。邓州是张新芳老师的故乡,我作为学生,有责任、有义务为老师坚守,传承传统文化,勇往直前地走下去。” 

    “老师在7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塑造了100多个栩栩如生的舞台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将继续做好曲剧后继人才的培养工作,把他们培养成河南曲剧有理想、有文化、高素质、高水平的新一代接班人。做一名老百姓喜欢的演员,是我终生不变的信念。”挥别方素珍,她的话在耳边久久回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