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创业难,若不是亲身经历,杨文也没有发言权。
2012年,在深圳做了20年物流生意的杨文,决然回到家乡构林镇,注册成立了“鼎鑫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兴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第二次创业。
“人,每天都要吃饭,哪一顿能够离开蔬菜?”这是杨文规模化种植蔬菜的初衷。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没有土地,何谈种植?在杨文的辛苦奔波下,几经多方协调,镇政府以“不改变土地性质”为担保,流转土地1500亩,托管土地1500亩,3000亩土地呈现在杨文的面前。
有了土地这个必要条件,投资就要跟上。规模化种植蔬菜,与一般的种植很不相同,上马各种设施是关键。平整生产路、打井、架线、埋电缆、铺设管道、建喷灌设备和进行蔬菜种植区域划分,加上购置农机和建设配套的蔬菜质量检测线,任何事情杨文都需要亲力亲为。经过20多年的物流拼搏,杨文手里有400多万元的积蓄,但对3000亩土地的投入,他依然感到捉襟见肘。镇政府看到了杨文的难处,以农电下乡的方式,给他安装了4台变压器,让他节省了100多万元。
2012年金秋时节,当满载着200名贵州籍专业种植蔬菜工人的车队到达杨文的蔬菜种植基地时,人们沸腾了:一个劳务输出的地方,突然间成为外地人前来务工的天堂。
收获的背后总有着艰难的付出。做市场调研,找代理,计划种植与订单种植相结合,请蔬菜种植专业团队对当地人进行传帮带。“专业的就是专业。”杨文对贵州的蔬菜种植专业团队评价很高,“田间操作、大棚管理、间作套种、水肥用量、商品分类、分级包装、种管收每个环节紧紧相扣,杂而不乱,科学有序。”
几年来,在贵州蔬菜专业团队的帮助下,杨文种植的蔬菜从无公害到绿色,再到有机认证,无论是品相,还是价格,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郑州、湖北、陕西都是市场和客户青睐的“香饽饽”,他每天所发出的近一吨蔬菜,没有一次遭受到冷遇和拒收。
如今,杨文的蔬菜种植基地作为“百企帮百村”的扶贫攻坚企业之一,他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优势,与当地农户采取“租地—种地—回收”的合作模式,增加农民收入,130多名当地农民成为他基地的固定用工。而他摸索出来的土地复播方法,大大增加了土地的效率,一亩地每年复播8—11次,相当于把每亩地扩大到6倍,收入成倍翻番。
“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怕苦,就不创业。”杨文说,“眼下,最关紧的是需要把生产路进行硬化,避免雨天出货前拉后推,大家一身泥一身水,急需建一个300亩的大棚蔬菜区,时令蔬菜就可以提前或延后,能够提高经济效益。今年雨水过多,我种植的大面积的花生受灾,资金上出现了困难,希望能够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帮助。”
完美的人生,是从知道自己不完美的那一刻开始的。杨文,这位不怕艰难困苦的创业汉子,正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