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我一生最幸福的事”――记白牛镇一初中优秀教师罗海燕

2017-10-16 09:29:46 作者:张雪洁 来源:
分享到:
    她是同事眼中的教学能手,更是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

    27年的教育生涯,她无私奉献、执著探索,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屡创佳绩,先后获得“河南省名师”“南阳市德育先进个人”“邓州市优秀教师”“邓州市先进教师”“巾帼建功英雄”“邓州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2014年,她主讲的课题《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获国家级优质课奖;2015年,她主讲的课题《引导农村留守学生合理利用手机的策略研究》获省优秀课题;撰写的论文多次获省优秀成果一等奖;在《中小学德育》等国家级CN类刊物上发表文章10余篇。

    她就是白牛镇一初中优秀教师———罗海燕。

    初见“罗姐”,一位极具女人味又不失干练的美女,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自信让我对面前这位老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教育是爱的共鸣。这些年我的教育秘密就是热爱学生。不仅教给学生知识、做人的道理,还要从生活中、思想上关心学生,老师只有用自已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罗海燕说道。

    “在平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她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比如,如何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如何跟学生互动等,让我的教学质量大大提升了。”去年刚入职的特岗教师张俭是这样评价“罗姐”的。

    像张俭一样,很多青年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罗姐”的指导和培养。担任政史地教研组组长的她,最关心的就是教师的成长。她创立了“师徒带教法”,师傅带徒弟、教研组集体培养、组长负责制,有效地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成长。

    有困难找“罗姐”,她有求必应;遇到不开心的事找“罗姐”,她是忠实的听众;大家都称呼她是“知心大姐”。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最该给孩子什么呢?就是善良和爱,离开了爱,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罗海燕说。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6年春,九(1)班的一名学生被查出患了白血病。看着曾经帅气的小伙被病魔折磨得憔悴不堪,看着他的父母为了巨额医疗费四处奔波、求助,“罗姐”抑制不住内心的伤痛。

    “那段时间我几乎不能正常去九一班上课,看到那空空的桌椅总是忍不住流泪,我需要极力控制情绪才能开始讲课。为了帮助这个可怜的孩子,我主动申请添加了孩子父亲的微信,隔三差五就留言询问孩子的病情,顺便发一个红包,30元、50元……钱虽不多,却寄托着我对孩子的牵挂和祝福。”时隔一年,聊起往事,“罗姐”还是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罗老师就像我们的大姐姐一样,从她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上她的课也很有意思,一点都不感觉到枯燥无味,她会把生活中的事例和时政热点带到课堂上,我现在都喜欢上看新闻了。”一位女同学羞涩地对记者说着。
    在罗老师的一堂思想品德课上,记者看到有图片展示、问题设置、讨论等几个环节,她把枯燥无味的思想品德课转化成学生们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同学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整个课堂生动活泼。

    课间,记者被一群小同学围着。一位同学告诉记者:“遇到问题、遇到不开心的事,就找罗老师,有事都喜欢跟罗老师写信,她都会及时给我们回信。现在我们改成发QQ了,‘风轻云淡’这个网名就是我们给老师起的,她到现在还在用着这个网名。”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罗姐”真心的付出并未白费,她收获了孩子们的喜爱、家长的信赖、领导的赞赏。就如陶行知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

    “‘学春蚕吐尽银丝织春景,做人梯献出碧血育人才。’我不是春蚕、人梯,更不敢说我做的是多么伟大的事业,我只是在用心教书育人。”罗海燕说道。

    时光荏苒。从扎着马尾辫的年轻教师变成了教育战线上的老兵、年轻人眼里的前辈。“教育,是我一生最幸福的事。我以自己是一位人民教师而感到自豪和骄傲。”罗海燕微笑着说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