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十林镇的经济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走在全市各乡镇的前列。该镇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究竟有什么法宝?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走进十林镇进行了全面深入地采访。
该镇党委副书记侯向阳告诉记者:“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当成基层党建的重要抓手,聚精会神抓党建,一心一意谋发展,做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统一谋划,协调发展,形成上下同心,以党建促经济的新局面。”
该镇首先从抓党委班子建设入手,把班子的思想统一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上来,提出了“发展增收是第一要务”的发展思路,科学谋划全镇的长远规划,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成立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专门研究和部署经济工作。注重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实行经济目标分工负责制,把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班子成员头上,统一工作方案,细化工作内容,严格考核标准,定期向党委汇报,由镇党委集体考评,形成长效机制。
其次,着力抓好村党支部建设,重点选好用好村党支部书记,并对全镇28个村便民服务中心进行升级改造,与全镇41个党支部签订经济目标责任书,还出台“两学一做”考评办法和标准,每月评定一次,考评结果在全镇公示。对“庸懒散”党支部及时进行人事调整,选派镇干部协助工作,使落后党支部的工作迅速扭转。几年来,该镇先后组织村党支部书记赴信阳、西安等地参观学习,使党支部书记开阔视野,调整思路,增强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邀请市委党校、农业局等单位专家教授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党员进行培训,培训人数近万人。发展经济能人入党,全面提升党员队伍素质,大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先后有3个党支部被评为“红旗党支部”,35名党员被市、镇两级党组织评为“五星级共产党员”。
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林镇党委发展农村经济的又一大亮点。该镇在加快科技创新,引导农村土地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建设高产示范区等方面大胆探索,以传统农业种植为基础,向林果、畜牧、蔬菜等经济产业转型,形成了西部畜牧、中部蔬菜、北部林果的产业发展带,规模化经营水平得到提升,特色农业成效显著。目前,该镇已成立种植农业合作社65家,流转土地2万亩,其中流转超100亩的合作社35家、500亩以上的4家。大西村1000亩的蔬菜基地已初见成效。
以习营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是十林镇党委的又一大手笔。近年来,围绕习营周边大力发展休闲观光产业,精心打造习营习乡猕猴桃种植合作社龙头企业,带动林果种植业快速发展。一期种植猕猴桃800亩,计划三年内达到5000亩;种植晚秋黄梨、核桃、葡萄等特色经济林达到3500余亩,年经济效益达7000余万元,解决1000余人就业。同时,引进民间优秀艺术团体,成立剧团、腰鼓队,增加舞龙、旱船等表演项目,丰富习营文化旅游资源,拉长旅游产业链条。
“党建工作是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确保稳定的基础和关键,是做好各项工作的灵魂和保证。镇党委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该镇党委书记胡国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