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脱贫――白牛镇谷社村抓党建促脱贫侧记

2017-07-11 10:21:59 作者:张雪洁 来源:
分享到:

    邓州网讯 如今走进白牛镇谷社村,一排排小洋楼整齐划一,一条条巷道干净整洁,一个个村民精神抖擞……是谁描绘出这一幕幕喜人的画面?答案是坚强有力、凝聚人心的党支部――谷社村党支部。

    谷社村位于白牛镇东南6公里处,西临严陵河,东临赵河,辖2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526户2209人,耕地3131亩。村支两委班子成员5人,党员42人,群众代表35人。现有贫困户19户56人,是典型的贫困村。

    村民富不富,就看党支部。“村党支部委员虽然‘官’不大,但却肩负着带领村级班子和全体党员凝心聚力、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使命,承担着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的重任。”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崇康说,他们在抓好村级经济发展的同时,牢牢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全力打造领导班子好、队伍建设好、工作机制好、小康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7月5日一大早,记者在田间地头看到一群妇女正在田间干活,只见一个精干的妇女背着打药桶在地头吆喝着、指挥着。村民介绍,她是谷社村因残致贫的贫困户王光虎的爱人张玉枝,乡亲们都喊她“小队长”。

    张玉枝乐意被别人称作“小队长”,这种幸福感来源于,她把村里有劳动能力的留守妇女组织起来,到位于本村的河南雅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工挣钱。

    和张玉枝一样,有许多农户以一亩地800元的价格把土地流转给河南雅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这样村民们每年不仅能拿到租金,还可以在该公司务工增加收入。在张玉枝看来,有党组织引领,自己的生活发生了质变。

    谷社村过去是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村。近年来,在该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和烟叶种植业。

    记者了解到,在村党支部的引导下,该村2016年流转土地1260亩,由河南雅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承包种植牧草;发展烟叶700亩,实现烟叶税收52万元。同时,通过技术培训、流转土地的办法,采取“公司+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实施到户增收项目,带动全村50户发展养鸡产业,增加贫困户收入,达到稳定脱贫目标。现已建成存栏万只以上的大型自动化蛋鸡养殖厂1家,养牛户3户、养羊户8户,实现年收入200多万元,不仅富了养殖户,也有力地带动了村民就近就地就业。

    “我的7.8亩地流转出去后,每年能净挣6000多元钱,谁家有个红白喜事,我还会包桌做菜,这日子是越过越有奔头啊。”贫困户陈守纪一语道出了很多农户的心声。

    “在发展产业、鼓起村民钱袋子的同时,我们在建强阵地、完善制度、为民服务、提升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王崇康说。

    据了解,近年来,该村共投资16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了村办公大楼和文化广场,成立了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农民培训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休闲娱乐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六位一体”的公共服务中心。在村部建成了图书阅览室、远程教育室、警务室,在广场上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建立健全了村务监督小组、财务监督小组,选举产生了村民代表,制定并完善了《议事决策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党员管理制度》《党员培训制度》等20多项规章制度,形成了完善的管理机制,为村支部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现在一到晚上,村民都来广场上跳跳舞,既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心情,过着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村民刘秋菊笑呵呵地说道。

    王崇康告诉记者,不仅如此,近年来,该村党支部团结带领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一是采取多种措施,强班子、提素质、压担子,激发了全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二是将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年轻人充实到两委班子中,发挥他们在发展经济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三是进一步完善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党支部根据党员自身年龄、体能、文化、特长及居住地等实际情况,确保50%以上的无职党员有岗有责,全部实行挂牌上岗,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利用便民服务中心这个阵地,为群众做好生产生活咨询,帮助解决集镇建设、土地征用、法律服务、农村政策解答、精准脱贫等方面的问题。目前,通过他们的积极服务,共为村民办理实事好事23件,消除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羁绊,有力地推动了全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只有扎根群众,真情付出,才能成为村民的知心人,才能让群众铭记和感动。”王崇康深有感触地说。

    凭着火一样的干事热情,谷社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脱贫有了希望,致富有了盼头。全村大小事情,村党支部一件一件抓落实,一件一件显成效,村里党员为群众谋利益的热情越来越高,村党支部的公信力也越来越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