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网讯 “我的客户已经喝惯了咱邓州的光照黄酒,吃中了咱的渠首小磨油,所以每次回来我都会带一点,咱邓州的很多品牌在外面都很响亮,客户认知度很高,很多东西就认准了咱邓州的牌子!”日前,在我市一家土特产店里,常年在江苏做生意的谢先生边挑选礼品边说道。
久友面粉、白牛白菜、晚秋黄梨、邓州渠首牌小磨油……近年来,我市有越来越多的农业品牌树立起来,让邓州的农业产品越来越响亮,让老百姓的口袋越来越鼓,这得益于我市大力实施的农业品牌发展战略。
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农业发展新机遇,立足市情,发挥区域优势,突出抓好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蔬菜、优质水果四大农业产业,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名优产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品牌农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截至目前,全市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282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65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15个。品牌农业的发展,强力拉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唱响了农民“增收曲”,促进了农村经济迅猛发展,农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
领导重视抓品牌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品牌创建工作,成立了邓州市优势品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加强对实施品牌战略工作的领导,出台了《邓州市推进品牌发展战略实施意见》,建立创建考核奖励机制。
重点把培育农产品品牌、发展特色农业作为推进我市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产品升级换代,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条重要途径,摆上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主管部门主动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通力合作。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政策措施,形成“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的良性互动格局,共同推进我市品牌农业的发展。
围绕特色做品牌
为做大品牌农业这块“蛋糕”,我市围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蔬菜、优质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分别制定了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六个一”工作机制,即“一个特色产业一个领导小组、一个市级领导挂帅、一个部门牵头、一支技术队伍、一组考核指标、一套管理体系”工作机制。
同时,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每一个特色产业都有1―2个规模较大、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对产业有较强牵引带动作用的加工、流通类龙头企业带动,引领全市特色产业优化发展,提高知名度,增强竞争力,提升品牌效益,使品牌农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政策引导创品牌
发展品牌农业,政策扶持是保障。为鼓励企业争创品牌,让全市有更多的名优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提高企业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我市不断健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农民参与”的品牌建设机制,让农业品牌真正“红”起来。
从2016年开始,市政府出台政策对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奖励措施,对获得有机食品认证企业奖励3万元,对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企业奖励3万元,对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奖励0.5万元。2017年还将出台新的奖励政策,对地理标准性农产品进行重奖。
科技支撑铸品牌
近年来,围绕农业产业特点,以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为重点,把开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作为农业品牌培育的重要基础。按照“统一规范、简便快捷”的原则,大力发展三品农业,加快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聘请著名专家、学者和知名企业家,免费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市农业、林业、质监、工商等部门合力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的原则,先后制定出2项国家标准、10项地方标准规程,使邓州大白菜、山药、中华寿桃等既有明确产品质量标准,又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生产环境和技术操作规程,实现了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标准化管理与实施,确保农产品的内在质量、品质和安全,打牢农业品牌发展基础。
营销推介塑品牌
2016年5月11日,邓州市名优特商品推介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来自我市31家企业的200多种名优特商品参加了推介会。鼎鑫现代农业展示的有机蔬菜,受到了北京市民的追捧,创下了一斤广东菜心29元的高价。该公司负责人杨文告诉记者:“通过这样的品牌营销推介,我们产品的知名度一下子提高了,现在我们蔬菜已畅销西安欣桥、广东江南、深圳海吉星等地,甚至远销香港、新加坡、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市农业局局长马黎升告诉记者:“品牌营销推介是将品牌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实现品牌效益的重要措施。要鼓励农业企业积极进行品牌策划与国内外商标注册,通过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的组合运用,全方位塑造久友面粉、白牛白菜、晚秋黄梨、碧溪园冬桃、邓州渠首小磨油等一大批优质农产品品牌。2015年以来,我市每年都组团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展销会和博览会,大力展示推销邓州特色农产品。同时,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积极宣传推介品牌,这些品牌已成为我市地方发展的‘特色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