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货见证变迁

2017-02-14 09:45:00 作者:王静会 来源:
分享到:

    邓州网讯 大年三十,我带着妻子、女儿回农村老家过年,刚到家里,堂屋里放置的一台52寸液晶曲面大彩电,就吸引了我的目光。哥说,腊月十八从城里打工回来时,就顺带到超市里购买了这台彩电。这在村里引起了轰动,不少村民都来我家看新电视、凑热闹。

    记得1986年秋,老家刚用上电,那年春节前,年仅10岁的我跟随当教师的父亲从县城购买了一台14寸黑白电视机。在镇上下车后,父亲找来一根扁担、两只大袋子,一头装上电视机,一头装上无线天线和电视稳压器,一路挑着回到离镇12里外的农村老家。当时的电视机大多配备稳压器,如果没有稳压器,电压低了屏幕抖动或者不出影像;调台需要手动旋转电视机最右边的旋钮。回来后,我爬到院子里的老柿子树上,把天线固定在柿子树的最高端。看电视节目时常会发生信号不好、影像跳动现象,于是就需要我或者哥哥爬到柿子树上转动电视天线,直到在堂屋看电视的父母或者姐姐说“好”才能下来。当时那台400多元的黑白电视还花了父亲将近7个月的工资。记忆中,那年春节是最热闹的,一天到晚,只要有电,全村人都来我家看电视。

    1994年、1999年和2007年春节,我家又陆续更换了17寸彩色电视机、25寸纯平电视机和32寸液晶电视机作为年货。

    提起年货,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鞭炮,不仅仅因为它是每家每户必备的年货。小时候,因为放鞭炮,我燃着了邻居大爹家的柴禾垛,又烧到了大爹家的厨房。要不是过大年,我免不了要被父亲“胖揍”一顿。小时候,因为大“冷炮”,我的右手食指和中指被炸得血肉模糊,至今伤痕犹在。那种大“冷炮”有成人拇指粗细、粉笔那么长,两头都带引线。之所以叫它“冷炮”,是因为当你看到它一端未燃烧刚想拾起时,其实另一端已经“哧哧”作响,马上就会炸掉。

    今年春节,农村老家放鞭炮的现象少了很多,一些农户在门前挂起了电子鞭炮作为新年货。原来,今年春节前,市政府号召大家停止燃放烟花爆竹,过个文明、环保年。于是,一些农户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纷纷购买电子鞭炮作为年货,不仅环保,同时又营造了浓浓的过年氛围。

    作为年货,我家电视机的更新换代和农村电子鞭炮的出现,见证着这个时代的大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大提高,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基层群众生活水平的巨大提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