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网讯 进入深冬时节的湍河,水面宽阔如镜,芦苇随风摇摆,水鸟成群结队,不时划过水面,激起阵阵涟漪,留下点点灵动的身影。这是昨日记者在湍河国家湿地公园,见到的一幅生态美景。
“自2014年12月31日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注和呵护下,湍河湿地公园项目似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茁壮成长着,逐渐揭开她神秘的面纱,给了市民一个莫大的惊喜。”副市长贾里坚说。
量身打造――湍河湿地的后发优势
湍河国家湿地公园,是大自然对邓州的馈赠。
摸清底子,保护物种多样化。公园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共记录维管束植物118科、434属、880种,两栖动物和鸟类、兽类154种。其中,有金雕和秃鹫等2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和大天鹅、鸳鸯、红隼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21种。
量身打造,奏出水生态建设新乐章。公园以湍河河道为主体,由西北向东南呈带状走向,规划总长54公里,沿线涉及罗庄、十林、赵集、张村等十乡镇,总规划面积1699.7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530.5公顷,湿地率为90%,湿地规划建设资金1.18亿。在湍河湿地初步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与湍河湿地管理处密切合作,完成了详细规划,制作了详细的规划方案,绘就了湍河湿地建设蓝图。
强化管理――怡人美景的护身法宝
一条河,两年间,巨大的变化让市民齐点赞,这背后离不开管理机构的辛苦付出。
从无到有,建立健全了管理机构。2015年6月17日,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正式作出决定,成立邓州湍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为副科级全供事业单位,编制20人,随后又下发了文件,成立了湍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市直11个单位和10个乡镇为成员,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为湍河湿地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创新方法,用成绩回应群众呼声。举办了“大美湿地、灵秀湍河”主题摄影征集活动及摄影展,引起了群众对湿地公园的高度关注,收到湿地摄影作品1000余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群众的湿地保护意识得到加强。先后查处了两起捕捉贩卖野生动物案,对当事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和行政处罚。在湍河畔放飞、放养了一批珍稀鸟类,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影响。对沿线采沙场和围垦占用湿地、滩涂地情况进行了调查,摸清底子,为下一步开展集中整治提供了依据。
突出重点――绿色“画廊”成经典之作
以突出湿地建设与恢复为重点,努力做到顺应自然,让绿色“画廊”成经典之作。
湿地公园不同于一般公园,主要以湿地资源(水质和动植物、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为主要目的。根据国家林业局批准的总体规划,湍河国家湿地公园划分五个功能区: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
加强对水源水质、野生动植物(生境)的保护,实施富营养化治理和采砂迹地水系疏通优化。规划建设生态隔离带(生态防护林带),实施退耕还湿,加强水质保洁,保持良好的水体景观和良好的水质。加强科普宣教,推进科研监测,更好地为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服务。
城不在大,有水则灵。有了湍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国字号生态名片,邓州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