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女企业家的创业路――记耀诚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田秋娥

2017-01-17 10:05:35 作者:张 阳 来源:
分享到:

    邓州网讯 她是直率的,她说知道吗?截至目前我没有自己的房子,我开的是二手车;她自信执着,她说我觉得没有什么事办不成,如果办不成是因为你没尽力。一个见一面就会让你时常记起的美女企业家――耀诚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田秋娥。

    和田秋娥约定的采访时间,记者提前了半小时到达,知道田秋娥在接待香港的客户,就和人事经理肖梅去厂房转转。

    一排排整齐的机床,一个个埋头认真工作的女工,一堆堆摆放整齐的加工好的衣服,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派蒸蒸日上的新气象,彰显着企业管理人的工作有方。

    文渠镇的刘民意是二楼服装加工负责人,他说:“田总去深圳把我叫回来给她帮忙,工资6000多元,做服装加工16年,能在家里拿这么高的工资,照顾父母和孩子,我很感谢她。”

    “我们的工资是多劳多得,大家干的都很有劲,一个月领到两三千元,每天工作8小时,能回家照顾上小学的儿子,加班工资高的有四五千元。”正在加工服装的王美娟边登机车边和记者聊着。

    今年39岁的田秋娥是桑庄镇田营村人,十三岁的她退学后去了深圳,不喜欢读书的她,对服装却有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工厂,她从服装加工车间基础做起,凭着一股拼劲,她总能做的比别人好。16岁的她被提升为组长,19岁被提升为业务主管,22岁做了公司的业务部经理。

    一个打工妹做到了业务部经理,是多少人的梦想。那么又是什么燃起了田秋娥创业的欲望呢?田秋娥告诉记者,那一天正好是工厂发工资,看到香港师傅领到了3000多元工资,而他们当时只有200多元。她非常羡慕地问了一句:“师傅,你们工资这么高,我们什么时候也能拿到这么高的工资?”

    “别痴心妄想了,你们这些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有机会拿到这么高的工资!”香港师傅当时不屑的表情让她这一辈子都忘不了。

    本来就有着不服输的性格,在师傅那不屑神情的刺激下,她辞了职,和两位要好姐妹筹资3万元,凭借娴熟的技术,租了几间民房,创办了“姐妹服装厂”。

    公司人事经理肖梅介绍说,服装厂刚成立时,日子真的不好过,资金、选址、买设备、找工人,做的衣服还要卖出去,可是谁能认可你的产品呢?于是她不得不一个人背着一袋子衣服挨家挨户推销。

    “去北京推销产品,住着15元一晚上的大通铺,上门推销时,不知道有多少次被人扫地出门,可一想到家里还有几十名工人等着发工资,还是咬牙敲响下一扇门,给工人发工资,成了我的动力和责任,那段难熬的时间总算熬了过来。”她的眼眶有些湿润,嗓子有点哽咽,记者看到了一个女企业家的艰辛和不易。

    众所周知,近几年来,全国经济整体下行,很多实体企业倒闭,服装行业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而在这种经济形势下,田秋娥的耀诚服饰却逆流而上并迅速发张壮大,原因是什么呢?

    田秋娥告诉记者,只有认真的做好春耕,才会有秋的硕果。公司规模虽然不大,但生产加工的每一道工序,她都亲自参与,严格要求,她认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同时,她亲自跑市场、做业务、接待客户,常常工作的废寝忘食。员工们亲切地称她为铁人女老板,在田秋娥的不断努力下,公司的产品打开了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的市场,订单像雪花一样飘来。

    2006年,在市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中她回到家乡,创办了腰店镇“富丽制衣厂”。科学的管理,诚信的经营理念,使工厂由成立初的30余人很快发展成200余人的中小型企业,公司逐渐步入正轨。同时,公司注重科技创新,注重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延伸产业链,优化经营结构,以做大做细服装产业为公司的战略目标,引进高科技人才,生产高端品牌服装,使她的公司在服装界迅速站稳了脚跟。

    幸运之神总是眷顾那些勤奋努力的人,2014年对田秋娥来说是幸运的,“富丽制衣厂”入驻产业孵化园并更名“耀诚服饰有限公司”。

    “产业孵化园给我们中小型企业一个喘息的机会,让我们能够更好更快地成长。自入驻这里后,我们的订单是成倍的翻,仅去年公司的销售金额就达到6000万余元,工人工资发放近1000万余元。”田秋娥开心地说。

    经过长期的努力发展,耀诚现已步入绿色、环保、高效的发展阶段,产品品种多样化,且申请有国家专利产品,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可观,市场竞争力强。同时促进了我市本地劳动力的就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目前,耀诚长期合作的国内知名企业有:苏州利诚集团、上海三枪、荣石集团等,年产值已达9200多万元,安排就业850人左右;拥有先进的高科技设备590台。公司实行人性化管理,为员工提供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每日为员工提供中晚餐2菜1汤加主食,宿舍配置有空调、热水器,标准卫生间,使员工们能够安心舒适地工作。

    面对未来,田秋娥满怀信心地说:“去年市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强力实施‘工业振兴工程’,走工业立市、强市之路,这使我们做企业的更充满信心,作为一名返乡创业者更要紧紧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进一步把事业发展壮大,为家乡经济发展尽点绵薄之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