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网讯 一张小小的卡片,点亮微心愿,汇集正能量;一个小小的微信群,方便又快捷,温暖众人心;一个个网格内,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自全市“四化双评”工作开展以来,湍河街道姚巷社区充分发挥“四化双评”服务平台的便捷优势,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印制“心愿卡”,开通“微信群”,实施“网格化”,用实际行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在当地成为一段佳话。
“微行动”助力“微心愿”
“一张小小心愿卡,让我的孙子背上了新书包,用上了新文具,还给我们爷孙俩200元的生活费,真是太感动了!”社区李大爷攥着手里的200元钱热泪盈眶。
李大爷所说的小小“心愿卡”,正是姚巷社区姚北网格举行的“微心愿”活动中所发的心愿卡。他的心愿卡被社区志愿者张先生认领,帮他实现了心愿。
据张先生介绍,他作为社区志愿者是第一次参加“点亮微心愿,汇集正能量”活动。一张小小的“心愿卡”,使他了解到了留守老人李大爷独自带着孙子,生活很是艰辛,就想着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帮他实现愿望。
今年9月份,姚巷社区姚北网格在辖区大力开展“点亮微心愿,汇集正能量”活动。通过走访、排查网格居民,把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登记在册,向他们发放“心愿卡”,收集“微心愿”。该项活动重点针对低保户、困难党员、残疾人、孤独老人、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等进行帮扶,并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建立长期帮扶关系。
在点亮“微心愿”活动中,还有很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参与其中,纷纷出钱出物,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小梦想。穰城驾校校长黄小刚告诉记者,“作为姚北社区内的企业,我们有必要有责任参加这类活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传播正能量,我觉得这是一个企业应该做的”。
姚北网格老党员王保三对记者说:“通过‘微心愿’活动,切身感受到了社区对我们的关心,今后我一定要力尽所能,帮助网格做一些工作”。
姚北网格通过“微行动”助力“微心愿”活动,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同时通过“四化双评”平台,把点亮“微心愿”活动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结合起来,扩大影响力,提升凝聚力,动员更多群众参与其中。截至目前,受惠群众40多户,受惠人员达60多名。
“我们姚北网格自开展‘四化双评’工作以来,坚持以‘四化双评’为载体,以网格为单位,做到群众随时有小心愿,随时有党员干部、志愿者认领,让更多困难家庭的小心愿得到实现,让他们感受到网格的关爱和温暖。”姚巷社区姚北网格网格长史良对记者说道。
“微信群”架起“连心桥”
走进姚巷社区为民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一张张宣传彩页上一条条网上事项办理流程格外醒目。“若有需要,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真诚为您服务!”这样一叠印制有二维码的网格连心卡片,吸引住了记者的目光。
说起这个二维码,钟营网格长曾显华介绍道,“这是一个专门为网格居民建立的‘网格连心群’,社区居民通过扫描卡片上的二维码就能直接进群,方便又快捷。我们钟营网格连心群,现有1800多人,群众有什么困难直接在微信群里反映,我们第一时间帮助解决问题。”
小小微信群里,每天都在上演着温暖人心的故事。
社区居民韩金秀不久前发现自家附近的水管漏水,便试着在“网络连心群”上发了条信息,没一会功夫,网格长曾显华就赶到了他家里,帮助联系了社区服务站当天就解决了漏水问题。“以前我们不知道‘四化双评’是干啥的,也不知道啥叫网格,现在在这个群里,不仅知道了这些,关键是遇到一些困难,能及时反应,及时得到解决,你说我能不高兴吗?”韩金秀笑着说着。
现在,在姚巷社区的街头巷尾,人们见面打招呼由以前的“你吃饭了吗?”到如今的“你进到咱们的群里了吗?”寒暄方式的改变,反映的是人们思想的进步和网格化管理带来的好处,彰显的却是社会治理、服务群众方式的深度变革。
“网格化”铺就“便民路”
记者了解到,姚巷社区共划分5个网格,每个网格都设立1名网格长,1名信息员,1名党小组长,1名指导员,10名兼职人员,统称“4专10兼”。群众的基本信息都录入在每个网格内,为更好的服务群众提供了方便,实现了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作为“四化双评”试点乡镇(街道),湍河街道精心谋划部署,积极探索实践,较好的完成了网格划分、信息采集、网上办事服务等各项工作任务。截至目前,辖区科学划分网格158个,高标准建设社区便民服务站17个,规范化建设网格“服务之家”74个,受理计生、低保等网上为民服务事项4308件(次),办结率达94%以上,使“民生服务有人办理、社情民意有人收集、矛盾纠纷有人化解、治安防范有人组织、特殊人群有人帮教、法律政策有人宣传、重点事项有人报告”的“七有”工作新机制实现了全覆盖。
“该社区的‘心愿卡’和‘微信群’就是利用‘网格化’有效服务群众的有益尝试。”该街道办事处主任丁如意说:“社区网格化是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及数字化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的服务群众,当好群众的“贴身管家”,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形成“人在格中、事在网中、优质服务、高效便捷”的网格治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