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网讯 “老人家,您要保重好身体,您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我们的民族功臣,更是我们革命老区的宝贵财富。”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市老促会副会长张峰一行来到龙堰乡,到原中共鄂豫边区特别委员会旧址和首届邓县县委所在地走访调研,看望参加过两次抗战的101岁老兵申国华。
据悉,我市龙堰、汲滩、刘集、桑庄、穰东、白牛、夏集、张楼、腰店、构林、裴营、罗庄12个乡镇为革命老区,老区人口85.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近一半,其中贫困人口2万余人。近年来,市老促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以心系老区、服务老区、建设老区、繁荣发展老区为己任,积极推动老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强自身 老区建设献真情
“打铁须先自身硬”。为服务好老区经济社会建设,扎实有效地做好老区脱贫致富工作,老促会从建会至今,始终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我们不定期组织理事学习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学习党和国家关于支持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的文件和政策,自觉克服固有的思维模式,适应新常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为老区建设献计献策。”市老促会会长李国忠介绍道。
老促会每年都安排一定时间,组织理事围绕加快老区经济发展主体开展调查研究。每次调研,老促会领导都亲自参加,与老区乡镇领导和村干部共同探讨、研究脱贫攻坚对策和增收致富出路。一些有价值的调研意见建议和调查报告,得到了市、乡(镇)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及时安排职能部门付诸实施,积极为当好市委政府关于老区建设决策的“参谋”。
老促会注重理事队伍建设,健全理事联络机制,调动理事单位参与老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理事单位从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对老区进行政策扶持,使每一个老区贫困村都有单位对口支援,每一个贫困户都有党员干部结对帮扶。
重宣传 老区发展共瞩目
几年来,市老促会始终把老区宣传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常抓不懈,不断加大力度。凡是老促会组织的调研、视察活动,都邀请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参加,在新闻媒体上宣传报道。通过理事单位开展支持老区建设,在农综开发、文化科技下乡、新农村建设等工作中,对老区建设进行重点宣传。
“革命老区是我市独特的优势,之前我们与宣传部和文广新局共同策划,制作了十三集邓州老区行电视系列报道,在《邓州新闻》连续播出,社会反响很好;我们与党史办共同撰写的‘毛泽东瞩目邓县战役’,在中国老促会编撰出版的《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一书中刊发,在全国宣传了前进中的邓州;去年国庆节期间,我们在古城广场举办‘庆国庆 老区行’邓州市革命老区摄影作品展,展出三天,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观展,人们在一副副精美的老区风尚、人物的影像展前流连忘返。”李国忠会长自豪地说。
通过对老区宣传的“综合发力”,更多邓州人看到了老区的新变化、新气象,了解了老区人民艰苦创业、奋力拼搏、勤劳致富的精神,扩大了老区的社会影响力。
市老促会情系老区,一心一意为老区人民办实事好事的实际行动,赢得了老区人民的普遍赞誉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近年来,市老促会先后荣获省老区工作先进单位、老促会秘书长被评为省老区工作先进个人,老促会宣传工作连续5年受到中国老促会表彰,荣获全国老区宣传工作三等奖。
办实事 老区旧貌换新颜
“以前这条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让俺们遭了不少罪,现在好了,你瞅,收完秋,秋作物直接拉街上卖。”刘集镇高河村的郭老汉指着眼前这条“致富路”,脸上乐开了花。
今年四月竣工的这条“致富路”,是市老促会去年争取到的省老区扶贫项目。
夏集乡高台村、王集村,白牛乡庄子村,汲滩镇刁堤村,构林镇高洼等村原来的“赖路”,现在都变成了“绿色通道”。至目前,市老促会争取国家实施扶贫项目7个,投入资金117万元。
副会长张峰介绍,我市有着良好的革命传统,龙堰是中共鄂豫边区特别委员会旧址和首届邓县县委所在地,汲滩曾是邓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刘集是红军十烈士牺牲和邓(南)县遗址所在地,夏集是邓北县遗址所在地,构林是当年中共桐柏三地委机关遗址所在地……我们要积极为老区办实事,出实力。
不光修路,教育“扶贫”也是老促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两个孙女同时被大学录取本应高兴,我却为给他们凑凑学费而愁眉不展。为难之际,老促会伸出援手,我们全家非常感谢。”前不久,市老促会资助老区特困大学新生助学金发放现场,构林镇岗岔村71岁的刘金贵激动地说。
仪式上,老促会共为来自老区乡镇的七名优秀特困新生捐助了6万元的助学金。像这样的助学救助仅仅是老促会教育“扶贫”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2014年,老促会争取省“超越基金老区助学”项目,为罗庄镇张楼小学新建一幢新的二层教学,几十年的“老旧屋”彻底消失了。同时,还为学校争取了33台电脑,使学生增添了眺望世界的“知识眼”。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现在,我市老区人民正以昂扬向上的姿态,奋发向上的干劲,用自己艰苦的拼搏和努力,为一个更美、更富裕的家园谱写着一曲希望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