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网讯 “这是一项‘互联网+政务’提升基层为民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水平的好做法,实现了网络办公流程,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打通了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日前,在张村镇“四化双评”工作推进会上,党委书记王云立这样对记者说道。
“四议两公开”是我市农村基层工作独创的典范,10年来,“四议两公开”为村民自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已经落到实处。如今,“四化双评”作为新形势下基层工作的又一创举,在穰原大地掀起了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工作的新篇章。
自去年底,我市7个乡镇(街道)“四化双评”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振奋了基层干部的工作激情,广大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日前,记者在市“四化双评”试点乡镇湍河街道办事处、林扒镇为民服务大厅走访中,宽敞、整齐的座椅,工作人员耐心地为群众办理事项的镜头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据林扒镇党委书记袁基干介绍,林扒镇共划分260个网格,基础信息采集5.3万人。服务大厅先后投资100余万元,对集镇临街的一栋3层办公楼进行综合改造,均配备了电脑、彩色打印机、高拍仪、档案柜等办公设备。
“我们把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服务大厅,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全方位、全过程承办服务事项。”袁基干介绍,整个大厅分为经济发展、社会事务、综治维稳、党建群团四个服务区,下设16个窗口,统一制作服务标牌及工作流程、工作职责等版面,变镇直部门分散办理为集中网上审批。截至目前,林扒镇为民服务大厅已先后审批办理业务117件,切切实实让群众感受到了网上审批服务带来的快捷和方便。
在桑庄镇走访中,该镇党委书记万洪志告诉记者:“我们在开展‘四化双评’工作中,广泛宣传,引导群众积极配合,加强培训,着力提高相关人员工作能力,按时保质完成‘四化双评’各项任务。”
记者了解到,桑庄镇作为全市“四化双评”建设试点乡镇,为按时、保质信息采集任务,该镇共划分网格211个,印制了“四化双评”工作宣传页和《致桑庄镇居民的一封信》,由镇机关和站所干部、村组干部逐村逐户发放;利用镇政府官方微信和“平安大喇叭”等深入宣传,营造出了良好的工作氛围。镇党委书记万洪志积极组织并参与每次培训会议,精心研究信息采集工作,邀请专业人士制成“一张式”纸质表格,便于携带,提高了信息采集效率。
桑庄镇群众简士敏告诉记者:“信息员向我介绍了‘四化双评’工作后,我感觉到这是政府为我们做的一件大好事,于是积极支持配合信息采集工作。”
像简士敏这样积极配合信息采集工作的事例在桑庄镇还有很多。村民张显芝在上海工作,他把自己一家人的信息利用微信传给村信息采集员,同时让在家的母亲带上户口本,主动找信息采集人员核对。
林扒镇在被确定为“四化双评”试点乡镇之前,民政工作开展中,由于存在缺乏统筹、人力短缺等问题,造成群众对政策了解不足,增加了民政工作的困难。“四化双评”试点工作以来,各村信息员积极协助政策宣传,使城镇低保的申请标准、流程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由于群众误解而影响工作的开展。
记者在跟随林扒民政所工作人员在千兵村开展城镇低保入户核查工作时,村民杜智森笑着对记者说:“低保申请条件是有标准的,要让该享受的人享受,这些现在我们都很清楚。”民政所工作人员李旭告诉记者:“现在,通过‘四化双评’平台的公开透明化,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更加理解和支持了。”
记者在白牛镇走访中,育龄妇女黄国勉拿着刚办出的二孩生育服务证,高兴地告诉记者:“过去办个二孩生育服务证,来来往往,需要两个多星期,如今,只要对网格长说一声,就有人来上门办理。真方便啊!”
市卫计委结合实际,把计划生育工作融入到“四化双评”综合服务平台之中,把所有计生证件、可公开数据、妇幼健康服务等通过软件平台调度和反馈,对需要办理相关计生证件的群众,通过服务平台,在自己所在的网格反映需求就能享受上门服务。
“开展‘四化双评’工作后,育龄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贴心服务。计生工作有了头绪,我们干劲更加足了,干群关系也融洽了。”桑庄镇计生服务中心主任冯洁欣慰地说。
据市“四化双评”综合服务平台工作人员屈小刚介绍,平台正式启用以来,目前已连接7个试点乡镇、136个村级服务网点,共采集人口信息46万余人,实现了19个市直单位43项服务事项、52个办事流程的网上办理。如今,7个试点乡镇1366个网格的居民信息,在市信息综合服务中心的大数据库内一目了然,真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我们把‘四化双评’工作作为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在落实工作责任、加强舆论宣传、强化资源共享、抓好减政放权、创新社区管理等方面下功夫,确保‘四化双评’发挥出最大作用,不断提升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水平,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靳社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