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基层党内监督的新路子――邓州市委巡察工作纪实

2016-10-10 08:59:04 作者:市委巡察办 来源:
分享到:

    邓州网讯 “你们是巡察组吗?我们乡里危房改造资金发放很乱,你们可要管管啊”。
    “想不到你们巡察组来我们镇里了,我们村里有一家很有钱,亲戚是镇上领导,帮助他吃上低保了,请你们来了解一下”。
……
    2016年8月8日,刚开完巡察进驻动员会,五个巡察组举报电话就接二连三地响了起来,电话里传来的都是群众急切而又激动的声音。
    这仅仅只是我市进驻乡镇开展巡察工作的一个缩影。为落实巡察“全覆盖”,市委第四轮巡察,初次进驻乡镇开展工作。五个巡察组共接到来电370多条,短信412条,接待群众来访126人次,谈话321人次,查阅资料1020份,发放调查问卷510余份,明察暗访98人次,接到群众举报线索68个。巡察在群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
    巡察作为党内监督的创新之举,已成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一把利剑。市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借鉴巡视经验,积极探索党内监督的新路子。2015年5月建立了邓州市委巡察制度,加强了对我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监督,推动全面治党延伸到每一个基层组织、每一个党员,优化监督格局、整合监督力量、延伸监督触角、匡正基层风纪,解决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问题。
    至目前,我市已组织开展了四轮巡察,共完成了对20个市直部门、5个乡镇的巡察,发现并推动解决了一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突出问题,形成了有力震慑,有效填补了我市基层党内监督的短板,优化了基层政治生态,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高规格配置 彰显巡察权威

    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由市纪检委、组织部主要领导组成;巡察办主任、巡察组长正科级配置。这是2015年5月市委常委会的研究决定,对市委巡察工作机构进行高规格配置。
    在人员配备上,严把巡察干部入口关,多渠道配齐配强队伍。2015年6月组建了巡察组正、副组长人才库;7月,全市公开遴选9名公务员进入巡察工作队伍;从检察、法院、公安、财税审计等职能部门筛选60名人员,组建了巡察工作人员人才库。巡察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巡察工作不受外界干扰,高效运行。
    高规格配置机构,高标准组建队伍,充分体现了市委对巡察工作的高度重视,彰显了巡察工作的权威,充分表明了市委把从严治党落实到实处的坚定决心。

    把握政治定位 强化政治巡察

    “‘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重业务,轻党建,长期不召开党组会……”
今年3月,市委巡察组向城管局反馈巡察情况,直指管党治党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巡察并非刻意针对哪名干部、故意找茬,而是一次全面的‘政治体检’”。面对反馈结果,城管局党组书记深有感触地说。
巡察是政治巡察,而不是业务巡察。我市在开展巡察工作中,不断深化政治巡察,强化基层党的领导,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贯彻落实到最基层。
    今年7月,市“五人小组”在听取巡察工作汇报会时,南阳市委常委、邓州市委书记吴刚同志强调:“巡察工作要把政治巡察放在首位,要坚持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突出党的领导,抓住党的建设,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紧扣‘六项纪律’,牢牢抓住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为我市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组织和纪律保障”。

    坚持问题导向 精准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巡察关键。在巡察工作开展过程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对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牢牢盯住重点人、重点事和重点问题。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紧盯重点工程项目等廉政风险点开展巡察。
    通过对25家单位的巡察,发现大多数单位常年不开党组会,以班子会代替党组会;有的单位多人被依法判处刑罚,但一直没有受到党政纪追究;有的单位对吃空饷人员不管不问,工作纪律涣散;有的单位纪检组长不能很好聚焦主责主业,执纪监督流于形式;还有的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等。共发现各类问题115起,其中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21件,违反廉洁纪律、财经纪律问题19件,违反组织纪律违规用人问题15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60件。巡察共移交问题线索63件,查结35件,其中给予党政纪处理11人,免职28人,辞退1人,诫勉谈话17人,通报批评2人;裁撤擅设机构11个,合并6个。

    创新方式方法 破解监督难题

    “要按照中央和省委巡视巡察方针,不断探索我市巡察监督的新路子、新方法”。市委书记吴刚对巡察工作做出明确指示。
我市巡察工作在探索中前进,在规范中提升。巡察制度的建立和工作的开展,在我市前所未有,实际工作中,在“移植”中央、省委巡视的理念、定位、思路和方式的同时,也根据邓州实际探索自己特点。不断总结经验,逐步规范提升,在实践中探索出适合我市实际的方法模式。
    “当面对巡察领导小组汇报我局问题反馈整改情况时,真正红脸、出汗了”。这是林业局“一把手”的感慨。
    压实领导责任,向相关领导和责任人分任务压担子,让其承担问题整改的领导责任。在巡察反馈环节,建立由分管市级领导参与反馈会;集中整改阶段,被巡察单位“一把手”定期向单位党组、巡察领导小组报告整改情况;集中整改结束,巡察组要对整改效果进行认定,并签字背书。
建立了成果运用“联动机制”。围绕巡察工作特点,结合我市实际,出台了《邓州市委关于建立巡察成果运用联动机制的意见》,明确了对市委办、组织部、巡察组、被巡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等应该承担的责任进行了详细规定,努力增强监督效果。
    我市巡察工作的探索实践,已经得到省委巡视办领导的充分认可,许多兄弟县市分别通过电话和实地参观交流等形式,分享我市巡察工作经验。

    抓好成果运用 统筹标本兼治

    在巡察工作中,不仅做到了发现问题“上半篇”文章,也做好了问题整改、成果运用“下半篇”文章。
    注重问题整改。对巡察中发现的问题,巡察办、组和被巡单位同步建立督查台账,实行“三对照”,对照督查台账逐条整改。集中整改期间要求各巡察组及时跟进督促,巡察办及时监督指导。集中整改完成后适时开展“回头看”,看巡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情况、看移交案件办理情况和发现新问题情况。压茬推进,确保问题能真正得到整改。
    “盯紧线索办理,定期通报办理情况,推动巡察成果有效运用”。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顾理强调,对违纪违规问题线索要充分运用“四种形态”,该查处的查处,该诫勉的诫勉,该警示教育的警示教育,确保问题线索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至目前,根据移交问题线索,纪检监察部门共立案 13件,党纪政纪处分8人,组织处理2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2人。
    “要扩大巡察成果的运用,有针对性提出意见建议,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堵塞制度漏洞,扎紧制度笼子,做到标本兼治”,市委副书记王兵同志在问题整改反馈会上如是说。
    今年8月份,对于已经巡察过的20个单位存在问题,认真分析梳理,对于普遍性、共性问题,向市委和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提交了《对巡察发现突出问题的分析及建议》,针对问题,分析原因,并建议对“党组织生活不健全”、“擅设机构、违规选人用人”、“项目建设问题突出”、“执行财经纪律不严”、“违反‘四风’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问题开展全面治理,市委常委会研究后予以采纳,随即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了整治活动。
    市纪委组织开展了以工作日中午饮酒为重点的正风肃纪专项整治、市组织部开展了违规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等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全市开展集中整治同时,被巡单位也开展了各种整治。
    市交通运输部门开展了黑出租车集中整治,民政部门开展了黑养老院专项治理,城管局开展了城区道路乱搭乱建、占道经营整治,国土局对于省委巡视反馈的问题,开展了以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违规开发经营房地产问题在全市开展了“三违”综合整治等行动。
    与此同时,还向市委和被巡单位提出专题建议,倒查现行制度中的偏差、漏洞和缺陷,倒逼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制度创新。
自巡察工作开展以来,督促被巡单位问题整改事项783项(个),开展专项治理8项,上交违纪资金290万元,向群众返还、补偿涉农惠民资金180万元;向市委提出建议10条,全市层面展开集中整治、检查6项,建立健全制度机制76项。

    强化监督约束 锻造担当队伍

    在每个巡察组办公室墙上,张贴着《巡察工作纪律十禁止》,《邓州市巡察工作人员三不准》等规章制度。这是对巡察工作人员的工作纪律约束。
    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好巡察工作离不开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巡察干部队伍。巡察机构成立以来,就注重加强队伍建设。针对基层关系错综复杂、人情干扰严重等因素,对巡察干部制定了严格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市委巡察办主任宋全虎在会议、培训等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巡察纪律是巡察工作的生命线,巡察工作人员必须遵规守纪,坚守三条底线:“决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宴请,决不收受任何形式的馈赠,决不泄露任何工作秘密”。巡察工作开展至今,没有接到一起对巡察干部的投诉、举报。在今年4月份省委召开的巡察办主任座谈会上,省委巡视办领导对我市从严管理巡察队伍的做法提出了表扬。
    不信尘土涤不净,不信春风唤不回。邓州市巡察工作将迎着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春风,朝着巡察“全覆盖”的目标,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道路上利剑常亮、砥砺前行。(市委巡察办供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