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网讯 日前,在我市召开的工业大气污染防治第二次推进会上,记者获悉,截止8月底,我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78天,优良率为72%,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每立方米100微克、每立方米59微克,位列10个直管县市第2名。
大气污染防治既是环境问题,又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中央、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必须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大气等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是地方各级政府的环保责任红线。自7月15日我市召开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动员会以后,
全市上下加强监管,完善机制,强力推进。先后出台了1个总体意见、7个专项治理攻坚方案,转发了《河南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和《河南省排污许可管理暂行办法》。
与此同时,全市派出9个督导组,天天到现场、到一线督查,并将督查整改情况通过政务督查和政府督查平台向市四大班子成员、环委会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乡镇党政正职通报。组建了美丽邓州微信群,将所有督导组成员和市环委会主要成员单位联系在一起,每天将督查现场、督查情况、整改情况以照片、文字等形式动态发送,随时共享督查信息,开展联合督查。
在工地扬尘治理上,市住建局从系统内各有关单位抽调53名工作人员分派到城区53个在建工地,对各工地进行一对一现场监管,监管人员每天驻扎工地盯紧看牢。同时成立了扬尘治理工作督导小组,对53个工地实行每天不间断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工地分包人员对接沟通,责令限期整改。
在道路扬尘治理上,我市成立了由公安、城管、环保、住建、交通等部门执法人员组成的4个固定1个流动渣土车督查组,昼夜对渣土车运输车辆全程督查,已扣押违规运输渣土车30余辆。市渣土车管理办公室严格渣土车辆准运手续管理,对没有安装密闭装置或安装密闭装置、但没有按照要求覆盖、密封不严的车辆不予发放准运证。新购机扫车,提高机扫率,对市区主干道进行不间断、循环机械化清扫作业,作业质量达到道路路面见本色、干净整洁;洒水作业每天由4次增加到6次,确保达到除尘效果。
在工业大气污染治理上,我市出动环保执法人员180人次对63家涉气企业进行现场检查,确保监管企业治污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全市2家水泥粉磨站和1家商砼企业已完成粉尘无组织排放治理,7家“小散乱差”涉气企业中1家已关闭拆除,2家整改到位,4家正在停产整改;18家砖瓦行业企业,已有14家完成废气治理任务,其余4家确定为长期停产。
在燃煤锅炉治理及拆改上,我市出动环保执法人员200余人次对全市43家企业46台燃煤锅炉进行督促整改,完善治污设施,至目前已有16台工业燃煤锅炉提标改造工程已完工,3台煤改生物质锅炉已完成治理任务并通过环保验收,其它燃煤锅炉正在努力通过整治实现达标排放。12家散煤销售点已治理到位。
在油气回收治理上,市环保局、商务局等单位协同作战,目前139家加油站21辆油罐车,已有76家加油站、21辆油罐车完成油气回收治理。其余正在治理整治。在机动车污染治理上,市公安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专门成立了黄标车、老旧车淘汰治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交警部门按照日报、周报、月报制扎实推进全年830辆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任务,现已完成报废拆解281辆,完成率33.86%。
全市环保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督导措施有效落实,在扬尘污染、机动车污染、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等重点治理方面有序推进。尤其是奋战在一线的同志们顶高温、冒酷暑,为全市人民创造天蓝、地绿和空气清新的生产生活环境,付出巨大的辛劳和汗水。
当前,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已进入关键阶段,秋冬两季气候的因素和各类大气污染物排放源逐渐增多的情况,将给我市完成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增加巨大压力。下一步,我市将在工业污染防治、燃煤散煤治理、油气治理等方面,建立台账,倒排工期,合理安排进度,实施专人负责,督查督导相结合,加大治理力度,确保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圆满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