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网讯 自全市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市烟办组织干部职工来到彭桥镇丁北村,与贫困户结亲连心,真情帮扶,用实际行动助力村民迈向富裕路。
彭桥镇丁北村是我市147个贫困村之一,位于彭桥镇东南2.5公里处,人口2120人,贫困户52户131人。2015年以前,全村缺乏支柱产业,人均纯收入低于2800元以下,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低下。
市烟办十分关心丁北村的经济发展,多次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到村走访调研,帮助该村理思路、定计划、谋发展,并积极支持驻村第一书记――市烟办副主任丁随东开展工作。
丁随东告诉记者,自市烟办与丁北村“结亲”以来,市烟办主任邢伟平多次带领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省、市扶贫文件精神,熟练掌握贫困户识别标准,并根据贫困户的不同情况,分类登记建档,制定帮扶措施。对因病致贫,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采取社会兜底的措施,帮助其办理低保,协调社会救助资金,保障其基本生活。
7月25日,邢伟平和干部职工们一起,带上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到贫困户丁生六家走访慰问。“大热天为我们送米送面,真是太感谢了!”丁生六拉着邢伟平的手连声道谢。丁生六一家3口人,本人因工伤事故造成身体残疾,不能干重体力活,其儿子也体弱多病,常年需要治疗,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丁生六只是52户贫困户中的一户,像他家这样的情况在村里还有13户,都需要最基本的救济照顾。入驻该村后,丁随东便把村情上报至市烟办。邢伟平带着对贫困户的挂念之情,先后多次带领干部职工入户看望慰问。据统计,已为贫困户送去慰问品价值达8000余元。
对有劳动能力,但缺乏项目资金的贫困户,市烟办积极为他们提供资金和技术,力求实施产业帮扶。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村土壤适宜发展烟叶,且村民具有多年的种植习惯。但最近几年,因受技术和设施的制约,该村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形成支柱产业。
现任村支书丁遂生告诉记者,过去村里只有4个烤房,且设施落后。根据1个烤房可烘烤20余亩烟叶,受其制约,村里只能发展烟叶80余亩。村民眼看着致富的门路,却苦于无法实现。
丁随东了解情况后,积极向市烟办汇报,并得到了市烟办主任邢伟平的大力支持,随即从有限的资金中下拨15万元予以扶持,给该村修建10个烤房,并配套了基础设施。使全村烤房由过去的4个增加到现在的14个,烟叶面积也由过去的80亩增加到现在的300亩。
“烟叶大发展,村民们致富有希望,这得感谢市烟办的大力支持呀。”丁遂生面对记者,喜不自胜。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80亩烟叶,村民年收入仅为30万元。今年扩大到300亩,在技术上也有了突破,预计总产值可达150万元。同时,也带动了本村200余名劳动力能够在家门口挣钱。
村民张中仁谈起今年的烟叶效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今年他是第一年种植,缺乏经验。在丁随东的技术指导下,他试种了20亩,谁知烟叶大丰收,预计纯收入达6万元,一年就实现了脱贫致富。据了解,为提高村民们的种植技术,市烟办先后组织烟农免费技术培训10余场次,大大提高了村民们的种植技术。
市烟办对丁北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十分关心。当了解到环村道路坑坑洼洼,村民生产出行困难后,积极协调市移民局,利用老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为丁北村修主干道路1.2公里,有效解决了村民行路难问题。81岁的老党员丁家兴走在平坦的水泥路上,高兴的合不拢嘴:“烟办访民情解民忧,修建宽敞道路大家走,我们说啥也忘不了呀!”
该村村东有一废弃多年的坑塘,污染严重。为了改善人居环境,综合利用坑塘,丁随东又在市烟办的努力下,争取资金30万元,修护坡,扎围栏,对坑塘进行了治理。丁遂生说,原先苦于无资金,现在通过市烟办把坑塘治理好了,美化了环境,还可以蓄水搞养殖和灌溉农田,一举多得,变废为宝,提高了综合效益。
为了帮扶丁北村早日实现脱贫致富,作为下派驻村第一书记,丁随东自入驻该村后,白天入户走访调研,晚上住在村部规划设想。在他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他的笔记本上,详细地记录着丁北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和脱贫计划。
丁随东告诉记者,下一步,市烟办将全面落实上级扶贫政策,动员优先致富的村民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制定好帮扶措施,联系好帮扶对象,真正把项目、资金、技术送到“亲戚”家中,使他们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