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网讯 团结中路旧城(棚户)区改造工作,是我市几届市委、市政府努力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也是市民期盼已久的重点建设项目。改造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对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优化交通组织和改善人居环境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城乡规划中心主任王强告诉记者:“城市建设,规划先行。做好团结中路旧城区改造建设工作,关键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规划的重点是传统历史街区的保护,福胜寺佛教文化的传承;打通团结路,解决交通瓶颈;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团结中路旧城棚户区改造东起文化路,西至三贤路,北至新规划团结路北约150米、局部扩展至仲景路,南至南阁路南约50米,占地面积约949.65亩。”王强指着改造规划图向记者介绍,“团结中路旧城改造的规划工作由全国知名的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编制,以原真性、整体性和持续性为规划原则。规划设计中既考虑了该区域的空间结构,又保持了区域内较为典型的街巷空间及建筑院落布局,整体上分为‘一轴一带两心四区’。‘一轴’即古城路城市主要商业发展轴;‘一带’即团结路历史文化街区带;‘两心’即福胜寺塔佛教文化核心、团结路古城路大十字商业休闲核心;‘四区’即新团结路北商业商务区、团结路历史文化街区、福胜寺佛教文化保护区、外围居住生活区。规划通过对‘一轴一带两心四区’的打造,彰显邓州历史文化底蕴,重造团结中路历史街区辉煌,重现城市历史记忆,重塑文化魅力。”
团结路历史街区位于邓州古城中心,老城内城以南,以古城路和团结路相交处“大十字”为中心,是我市唯一保存有明末清初历史传统风貌的以居住为主兼有商业和旅游功能的历史街区。此区域人文底蕴丰厚,汇聚了福胜寺塔、宋塔乐园、老绣房、传统街区等城市历史精华。
如何科学规划建设历史街区?如何保护文化传承?针对社会高度关注的这一问题,王强告诉记者,历史街区的保护以保护历史建筑和历史遗存为规划重点。依据原传统建筑不同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建筑物的完好程度、城市空间不同的类型和环境特征,采用分类保护的方法,制定相应的保护办法和修复措施。根据“更新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保持街区风貌的多样性。重点突出团结路中路的传统街区特色,包括生活性、兼容性、混合性、原真性、多样性等功能特点。通过对团结路中路历史街区土地的有效利用,使街区的功能布局趋于合理,在功能配置上既有对历史、文化和传统的展示与传承,又注入现代生活的时尚和活力。
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职能部门,如何全力服务好团结中路旧城(棚户)区改造建设工作?该中心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动员全部力量,全身心投入团结中路旧城改造建设工作。一是高起点、高标准科学规划。前期精准测绘地形地貌,全面收集基础资料,组织参与规划编制等,后期对规划方案成果组织审查,并报市规划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二是广泛宣传,完善规划方案。在政府网站及古城广场进行公示,设置咨询台,现场解答市民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梳理征集到的100余条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编制单位进行深化、完善。三是搞好服务,全程协助。全力配合办事处、征收办等相关部门对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土地进行摸底排查,登记造册,进行三维立体扫描,锁定现状,既保留珍贵历史资料,也为今后化解矛盾纠纷提供详实、直观的音像资料。四是积极响应支持征收拆迁工作。本单位涉征人员统一思想,积极响应、支持征收拆迁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截至6月30日,已全部签订征收协议,腾空房屋,搬迁完毕。
采访最后,王强告诉记者:“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规划中心将认真履职尽责,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团结中路旧城改造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大规划公示宣传力度,在繁华地段、公众场所,采取不同形式继续做好宣传,让市民群众了解规划、认知规划。要全程跟踪服务,特别是做好规划审查审批工作,为团结中路旧城改造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尽好自己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