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网讯 梨树上,一个个梨袋挂满枝头,鸡蛋大的翠冠梨害羞地藏身其中,微风过处,颤巍巍,沉甸甸;梨树下,一只只肥硕的皖西白鹅或昂头踱步,或低头觅食。这是日前笔者在裴营乡黄土地种植专业合作社见到的一幕。
屈振伟,50出头,家住裴营乡屈湾村。2007年,他成立了“黄土地种植专业合作社”,因为注册早、运营成效显著,先后被国家、省及我市评为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发展成员1700多名,遍布裴营乡的屈湾、寇营、房营等10余个村,皇冠梨种植面积1000余亩,年收入达400多万元。
谈起成立合作社一事,屈振伟笑着说:“这是一个偶然。1997年,我利用村里闲置土地较多,距离市区近的优势,和朋友们一起种植了甜玉米、豌豆、荠荠菜、花菜、萝卜和甘兰等蔬菜100余亩,当看到蔬菜销售的巨大市场前景后,便萌生了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大面积种植蔬菜。”自此,屈振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各类蔬菜种植新技术,引进蔬菜和其他水果新品种。
2009年,屈振伟在外地考察蔬菜市场,当地一个技术员无意间向他介绍了翠冠梨,又称“六月雪”的新品种,该品种的优点是果皮细薄、肉脆汁多、味浓鲜嫩,且耐贮运。随后,屈振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合作社试种了翠冠梨1000余亩。
从第三年开始,梨树正式挂果,每亩产梨4000多斤,因其味道好、品质佳,很快就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并远销北京、郑州等地。均价每斤3元,这样算来,一亩地就能收入12000余元,这不仅让屈振伟看到了种植梨树的美好前景,也更加带动了社员们的干劲。2014年,合作社投资70余万元,兴建了三个冷库,为扩大梨树的种植规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采访中,屈振伟向记者谈起一件趣闻。“前年,南阳有个客户吃了我的梨后,接连让我给他发了2次货物,第3次想让再给他多发一些时,我告诉他,整个梨园都没有梨了。”客户不相信地说:“那么大的园子,怎会没有梨了?这也卖得太快了吧!”最后,客户亲自跑来一趟,眼见为实后,垂头丧气地走了。走之前,他一再对屈振伟说道:“明年一定要给我多留一些,现在就预定。”
作为一个合作社的领头人,屈振伟平时就喜欢读书看报,钻研一些新技术、新方法。2015年,他无意中在报纸上看到一篇介绍林间养殖的文章,当即萌生了在梨园内发展养殖的念头。
1000只皖西幼白鹅很快买了回来。皖西白鹅适应性强,觅食力强,早期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鲜美,特别是羽绒产量高、且绒品质优,售价高、市场前景良好。
待皖西白鹅长到1.5斤重时,屈振伟就把它们引到梨园内放养。园内青草成为了皖西白鹅的天然饲料,而鹅粪则是梨树的有机肥料,“林间养鹅”模式很快就进入良性循环。
屈振伟算了一笔账:“按照一年养三批,一批1000只,一只5元算,一年下来,卖鹅就有15万元收入;1000多亩地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除草,一亩地一人50元,每年需要除草4次,光这方面一年至少支付工人工资20余万元。现在鹅吃梨园内的杂草,就把这人工除草的费用给节省了下来。”
谈起今后打算,屈振伟满怀信心地告诉笔者:“下一步合作社主要走果树中高端发展道路,让翠冠梨以更加优良的品质占领市场,也希望能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合作社,一起通过‘林间养鹅’的良性循环模式,抱团发展,共同走上致富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