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银行让精准扶贫“一对一、面对面、实打实”

2016-06-20 10:26:55 作者:朱可铮 来源:
分享到:

    邓州网讯 “感谢农行领导,感谢大家,谢谢,谢谢啊……”当穰东镇牛庄村村民余守来接过市农业银行行长刘昕居送来的500元爱心帮扶款时,他激动地连声说道。

    6月12日,烈日炎炎。市农业银行领导班子成员在穰东镇党委书记李芳、镇长王萌等陪同下,一起来到该行精准扶贫帮扶联系村――穰东镇牛庄村,对牛庄村的8户贫困户精准对接,并送去爱心帮扶款4000元。

    穰东镇牛庄村位于镇政府西3公里处,辖9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人口3400人,耕地面积5400亩,人均1.5亩。由于历史上底子薄,基础差,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同时,在家务工的村民主要从事建筑、服装、养殖等低端行业,规模小,没有形成大的支柱产业,收入较低。随着近年来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牛庄村在基础设施建设、脱贫致富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善。

    “如果没有市农行的支持和帮扶,牛庄不会发展得这么好。”牛庄村党支部书记侯常慧谈起村子里的变化感激地说。

    近年来,市农行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贫工作部署,落实资金130万元,用于牛庄村危房改造、修路等项目建设,该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今年,该行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到贫困户家中了解家庭结构、收入来源及贫困原因,掌握他们生活或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形成“一对一、面对面、实打实”的帮扶关系,做到“一户一策一干部”,实行精准帮扶。

    与刘昕居结对的村民余守来,早年丧妻,有三个学龄子女,还有一个痴傻的弟弟,家境比较贫困。刘昕居详细了解了他家的实情后,记下余守来的手机号码,反复叮嘱余守来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遇到困难,第一时间打电话给他。刘昕居表示,要时刻关注余守来三个子女的上学问题,决不能因贫困导致他们失学。

    对牛庄村的所有贫困户家庭,副行长谢军峰了如指掌。作为精准扶贫帮扶联系单位的主管领导,他也记不清来过牛庄村多少次了。他告诉记者,牛庄村的贫困原因大部分是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针对这一情况,他多次深入了解,多方沟通,及时与行里的领导商量精准扶贫帮扶办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一户一策一干部”的精准帮扶措施,从政策上、资金上等多个渠道进行帮扶,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达到脱贫目的。

    农行科长边红升,2015年又有了个新头衔――牛庄村“第一书记”。走马上任第一天,他就来到村里,挨家挨户了解情况,与25名干部群众逐个座谈,组织召开村“两委”、党员大会,针对本村现状展开讨论。会后,他对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分类,列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和村子未来的发展规划。

    通往牛庄村的道路,一直是牛庄村村民头疼的事情,每逢阴雨天,道路泥泞,出行十分困难。边红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多次到有关部门进行协调、沟通,争取项目资金100多万元,把三教赵庄自然村至牛庄村委会的2.5公里的村村通道路全部硬化,彻底改变了牛庄村的出行难问题,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好。

    “让边书记永远留到俺们村,那可是俺们村的福气。”一提到边红升,牛庄村的村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

    边红升经过多次和市卫生局、穰东卫生院协调,免费为牛庄村组干部、部分党员共计30人做了健康体检。牛庄小学的围墙年久失修,属于危房,边红升和农行领导一起为牛庄村争取到25万元基层学校危改项目资金,用于重建牛庄小学围墙和学校操场整修及体育设施建设。

    “再苦不能苦孩子,坚决不能让孩子们在危房里上课,让孩子们上学无忧。”边红升说道。同时他又争取到3万元基层党组织经费,对村委会办公场所实行硬化、绿化,使村委会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春节前夕,农行班子成员争取专项资金2500元,向5户贫困户每户送去现金300元,10斤食用油和一袋大米,使他们过了个安心年。

    牛庄村村民仝长义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他家种植的22亩花生,从种子到化肥都是政府免费提供,收入有望达到3.8万元。去年,经过农行的多方努力,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牛庄村的900亩耕地成功纳入到我市油料高产万亩示范田项目。通过引进良种、机械化种植及政策资金补贴,今年预计可为牛庄村获得超过200万元的经济收入。

    “今年,我们还将争取项目资金400万元,修建一座连通穰东镇与牛庄村的跨赵河大桥,目前图纸已经设计完毕,即将开工建设。这座大桥建成后,将免去牛庄村民到镇上的绕道之苦,有助于牛庄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刘昕居告诉记者。

分享到: